□新华社记者
25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为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普查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问: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得到了普查结果的印证,能否就这些方面的情况作一下介绍?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摸清脱贫实际成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决定。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地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至2021年年初,21万多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省(区、市)开展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
一是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在吃的方面,建档立卡户平常都能吃得饱不挨饿,能够摄入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在穿的方面,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换洗衣物和御寒被褥;在义务教育方面,适龄少年儿童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绝大多数在校就学,少量因特殊情况不能到校的送教上门;在基本医疗方面,建档立卡人口都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在住房安全方面,原住房经鉴定或评定不安全的,均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有效措施,保障建档立卡户都住上了安全住房。
二是精准帮扶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发挥了关键决定作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残疾人、生态扶贫等帮扶政策瞄定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按实际情况均不同程度地享受过相关帮扶政策。
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贫困地区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互联网、通广播电视信号和集中供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教育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
问:普查数据质量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次普查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数据质量?
答:确保数据质量是开展普查自始至终要坚持的原则,要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及时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普查机构,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周密制定工作细则,印发全面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四是跨县异地开展普查。选调21万多名素质高、政策熟、业务强、作风实的基层普查人员,组建939个派驻普查工作组跨县异地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大力加强普查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五是应用先进技术。数据生产全过程电子化、网络化,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有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六是开展现场督导和事后质量抽查。组建了318支现场督导组,实地督促指导基层普查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问:据了解,与其他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一次完成不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是分两批完成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这主要是脱贫攻坚普查与其他大型普查目的不同。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重大普查,都是每隔几年定期开展一次,是为了全面掌握某一特定时点上相关的国情国力基本情况,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作为我国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组织开展的大规模专项普查,主要目的是检验贫困人口是否按要求全部实现脱贫,是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时点前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考虑到贫困县摘帽是陆续完成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分两批进行了普查登记。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