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承德

艰苦创业 造管并举 生态保护

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隆化样板”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茅荆坝林场在七家林区黄旗道至荒地梁底一带营造万亩人工油松林,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茅荆坝坝底林区河谷秋色。

茅荆坝老局子林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油松林长势良好。

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发源地。

□实习记者 周文颖 通讯员 王仰发 康成富

隆化县茅荆坝国有林场位于我省东北部,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国有林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完整多样,是京津地区重要的天然绿色屏障,是滦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70多年来,茅荆坝林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兴林、富场为目标,通过采取“艰苦创业、造管并举、生态保护”等措施,使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3.8万亩残次天然林增加到现在的30.3万亩优质林,森林蓄积量也由建场初的1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此提高到92.6%,打造了承德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隆化样板”,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林场”和“中国最美森林”等荣誉称号。

艰苦创业

荒山由黄坡变绿岭

说起茅荆坝林场历史发展变化,退休职工许贵义感触最深:“建场初期,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林区地处偏僻荒山,黄土裸露,不通公路,地广人稀,我们肩扛行李、背驮炊具上了山,在刚搭起的窝棚里住宿,吃窝头,啃咸菜,喝冰水,每天要步行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奔赴山场开山造林,没有运输工具,就徒步用头顶、手提、肩担、背驮运载植树工具和树苗,但我们以‘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服输的干劲坚持了下来。”

茅荆坝始终坚持“育林为主、生态优先、科学经营、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山坡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疏林补植、针阔混交等生态建设工程,并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土绿化造福人民”的生态建设高潮。在一代代林业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下,换来了28万亩的茫茫林海,有林地面积一下子由建场初期的3.8万亩残次天然林增加到现在的30.3万亩优质林,森林蓄积量由建场初的1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2.6%。

近年来,林场还先后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师大、承德职业学院等单位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开展了华北次生林两维分类经营技术研究,培育出针阔混交林5万亩、带状混交林1万亩,成为冀北山地的一大典型特色林。

造管并举

管理由传统向创新

“以前植树造林及后期管护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和徒步方式,现在全面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经营方式,提升了造林质量,节省了管护成本,效果非常好。”现任场长于志海介绍。

2000年以来,林场立足林业长远发展,积极推进林业技术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林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活力。特别是2003年,林场大胆采用创新的“三年买成苗”的机制模式,把造林任务分解到营林区,营林区担保后承包给造林承包人并负责监管。这大大调动了各营林区和承包人造林的工作干劲,一举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由以前的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2014年,林场引进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推行伐劣、间次、留优的新技术,打造了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共培育出优质大径级材和转化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2万亩;着力打造流域经营模式,使流域经营面积达到5万亩。

林场创新管理方式,将林区划成12个区域,把全部干部职工按照面积大小、林木类型编入每一个区域,选出区域负责人,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保障森林健康快速生长。在此基础上,该场还推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火源管控。于2018年投资5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起防火远程视频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创造了建场以来连续7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骄人业绩。

生态成果

物种由单一到多样

“以前生态系统类型非常单一,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林场已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乐园,这里有国家一级野生动物30多种、濒危野生植物有20多种,生态成果实现了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在林场工作了30年的老职工郑宝会说。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林场将全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经营板块,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经营方式,彻底完成了“木头经济”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森林资源得以进一步有效管护。

建立起40038公顷以茅荆坝为主体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实行封禁保护修复,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改善,生态成果更为丰富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现分布各种植物1091种,大型真菌78种,脊椎动物270种,昆虫885种。

日前,在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区域,碑梁林区发现的1000多亩天然华北落叶松群落,其间伴生有天然云杉、桦树、柞树、五角枫等大量野生树种,为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天然落叶松原始森林群。1998年建起的2万亩核桃楸林,其稀有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其成为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发展休闲旅游

变“卖木头”为“卖风景”

“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1998年,林场开始走“生态优先,转型发展”之路,在市县旅游局和县林管处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开发茅荆坝森林休闲旅游的设想,为打造茅荆坝生态休闲旅游,奠定了从“砍树”到“护树”,从“卖树木”到“卖空气、卖风景”的发展基础。2004年,借助将茅荆坝省级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契机,全力打造森林休闲旅游产业。林场现在成为一个集动植物保护、纳凉消暑、健身休闲、探险猎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每年可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的茅荆坝早已是山青、水秀、地绿、天蓝,目前正阔步走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康庄大道上。2012年以来,先后投资700万元完成了标准化场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还解决了职工子女上学难、老人看病难问题,职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开创了林场职工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全新生活,实现了林场和谐稳定。

“茅荆坝林场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和这么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要得益于历任林场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全体职工不辞辛苦为国保绿护绿,才实现了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引领隆化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今后,我处所有林场要紧抓发展新机遇,使国有林场成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为全面推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处长鲍树岭如是说。

2021-02-23 艰苦创业 造管并举 生态保护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80501.html 1 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隆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