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杨静南)入冬以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公园里,忍冬树上,一群形象可爱的太平鸟正在吞食树木上的小红果。为过往群众增添了不少乐趣,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拍摄素材。这些鸟儿的出现,说明围场的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优良。优良的环境,让太平鸟来这里越冬,让市民体验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
围场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将绿色基因融入富民产业,依托优良的旅游资源,成为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水岸共治强化管护,擦亮城乡“水名片”。建立了由总河长、县级河长、乡级河长、村级河长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对全县5大流域、186条河流、2座水库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与工作实际,开展“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河长云APP”培训,组织各级河长、乡镇平台管理员、河湖管理员参加培训,印发操作手册及明白卡,便于深入开展巡河工作,提高巡河率。依据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河长云手机APP,将河(湖)长巡河率低、存在巡河空白点的河湖作为明查暗访的重点。加大对伊逊河、小滦河、舍利嘎河、乌拉岱河和阴河流域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畜禽粪便清理、整治力度,加大河道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强化水污染防治责任,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推进巡查常态管理,从利用人员集中巡查向推广使用无人机设备转变,增加巡河频次,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查,建立分类台账,形成常态化管理。推进违建排查整治,以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重点加强河湖违建项目、河湖垃圾堆放的排查整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推进整治工作稳步开展。全县实际监测7个地表水河流断面:1个省考断面、5个市考断面、3个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良好比例达到100%(其中小滦河半壁山断面、蚁蚂吐河双峰山桥断面既是市考断面,也是生态补偿断面)。坚持把河湖巡查工作作为落实河长制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市最新河湖巡查制度及实施方案,将全县677名(县级7名、乡级320名、村级350)河湖长录入“河北省河长制综合管理服务”,各级河湖长利用“河长云APP”智能巡河,对河长巡河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动态跟踪监管,推进河湖巡查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截至目前,县、乡、村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19589人次。
以品牌化思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皇家文化、木兰秋狝文化、历史文化和草原文化资源,从旅游项目建设上强力推进,从旅游市场的培育上有力提升,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建设,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康养游、冰雪游、乡村游、自驾游、运动游、购物游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组织开展环中国皇家御道自行车赛、冰上龙舟争霸赛等品牌赛事,深入实施全域游、“百千万工程”和“厕所革命”。推进塞罕坝森林小镇、御道口飞天小镇、哈里哈猎苑小镇等节点规范提升,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竣工投用,重点培育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一批吸引力强的新业态,提升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