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行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推进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纪实

城区一角

高品质宜居小区

下花园区文旅产业园

丰收的喜悦

高标准图书馆

山地越野

洋河湿地

□ 院玉顺 尹辉 贺瑛

2009年,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下花园区充分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对资源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攻坚,激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办冬奥、京张高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接踵而至,该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坚持依靠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依靠经济发展解决遗留问题,转型发展开始逆势上扬,进入快速高质量发展时代,逐渐化茧成蝶、重获新生、跨越发展。

明确方向 着力建设“山水花园·智慧城市”

近年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批协同发展“微中心”的战略方向,提出建设“山水花园·智慧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的清晰目标。“山水花园”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资源禀赋、历史传承、时代要求、群众期望,对应“首都两区”建设要求,让青山重绿、绿水复流、花园再现,重新修复山水文脉,打造北京后花园,让下花园名曰花园,内涵也是花园。“智慧城市”是为开启创新2.0时代打造的城市平台,紧跟时代脉搏,挺立时代前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智慧化建设管理手段为引领,综合涵盖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抢占未来城市发展“制高点”,让下花园转型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位一体”式跨越赶超。山水花园和智慧城市发展定位是下花园立足当前面临的机遇,放眼今后迭代转型规律,在新时代重铸辉煌的转型目标,以此为核心,放射延展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开启了新时代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两轮驱动 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

坚持一手抓产业重构,一手抓城市更新。一方面,把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作为下好全面转型这盘棋的“当头炮”,坚持着眼长远、高端定位,加快填补产业空白、推进动能转换,全力构建新兴产业为主、多元产业支撑的“四梁八柱”。近年来,该区淘汰了所有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2家区属煤矿全部关闭,取缔“三高一低”企业2家,清退复苏无望、圈而未建的“僵尸企业”11家。把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六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定走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之路。立足“山水花园·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打造北环和园区“两大经济带”的战略方向。以京张高铁下花园北站为依托,选址高铁站周边区域约800亩项目用地,以北环路为轴线,建设“一厅四园”,即建设以侨福芳草地商业综合体、城市免税店为中心,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科技研发、会议会展、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高铁城市会客厅”;建设以国投金融科技园、软银人工智能科技园、文旅产业园、河海创新创业园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经济走廊,共同形成北部区域引领城市消费升级及产业升级的“北环经济带”。利用原煤矿废弃建设用地,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7.6平方公里的省级下花园经济开发区。2018年推进“园区再造”,将开发区扩点为面,作为园区经济带重点打造,实施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新明确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的产业定位,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5家,实施了氢燃料电池堆、碳纤维生产、离子束科技研发制造、智能物联网断路器研发及生产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

另一方面,把打造城市平台作为集聚优质生产要素的核心之举,立足下花园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城市建设引发连锁效应,打造新的增长极。近年来,累计实施城区东西拓展、路网升级、市政建设、景观打造等259项城建重点工程,建成区面积扩大2倍,新建和改造道路70余条,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广电艺术中心、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城市功能从无到有;建成城市游园16个、城市山体公园4个。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93%,城市绿地率达到39.6%,绿化覆盖率达到43.7%。重视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以“雪亮工程”为引领,建成集公安、城管、消防、安监、环境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安花园管理平台”;以规划建设“风光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城市综合能源服务中心项目,打造区域能源综合供应链条。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优势,打造基于云平台、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之上的智慧城市,网格化的智慧街区管理体系高效运行,与机械化的城市保洁硬件系统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补齐短板 倾力再造绿水青山

补生态短板,倾力再造绿水青山。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民生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投身“首都两区”建设,既为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贡献力量,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面积7平方公里;注浆填充采空区5万余方、治理面积近2000亩,通过矿山环境治理累计新增加可利用土地2300多亩。以建设国家公园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公园”建设标准推进国土绿化,以高速公路、高铁沿线可视面为重点,对所有宜林地全部造林绿化,2018年又在裸岩荒山、荒漠沙地等造林难度较大的区域,新增人工造林3000亩。三年来,先后完成三条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完成东河综合治理项目,将多年的垃圾沟打造为8万平方米水面、5万平方米绿地的滨河公园,群山环抱、三水环绕、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初步形成。

补民生短板,用情解决遗留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下花园转型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近年来,该区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让人民群众从转型发展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实施了幼儿园、中小学等一系列新建扩建工程,引进北京先进教育理念建设北大燕园高级中学、北大幼儿园;高标准新建下花园区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迈进全市先进行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政府为煤矿退休职工补缴了曾经由企业拖欠的医疗保险,为失地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接收了负担较重的中央和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和原张矿集团管辖的煤矿街道办事处;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改经验在全省推广。

补农村短板,奋力推进乡村振兴。下花园区辖4个乡46个行政村,其中不少农村都是空心化严重的山村,基础较差,治理难度大。为此,该区坚持以城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以城带乡,协调发展。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全域化推进”的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全域景区化”,规划实施了荣盛冰雪、蝶恋花文旅、蓝城康养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华侨城“未来光影”艺术城、中青旅京北科幻乐园项目稳步推进。4个乡全部实现整体开发,花园乡所有城郊村均已纳入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定方水乡以华润幸福小镇项目为依托,带动空心村整体搬迁和全域旅游开发;段家堡乡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现代化农业公园;辛庄子乡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出越野公社等新农村形态,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建成武家庄砖艺文化村,将原来残垣断壁的武家庄村,打造为“黄土风情+传统农业+民俗旅游”休闲旅游村。

强化保障

夯实城市转型发展基石

政策保障。2017年,下花园作为全国十七个、全省唯一县区,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同时,通过申请重点项目建设资本金、国家专项债券等途径,有效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在管理权限方面,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赋予规划、土地县级管理权限,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发展的政策性障碍,为高标准制定整体规划、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保障。对全区所有干部提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勇担“推动下花园转型”这个“使命”的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强化机遇意识,通过“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多轮解放思想大讨论,让抢抓机遇的理念深入人心。持续转变作风,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学习能力、业务能力、执行能力“三提升”和“找差距、补短板、克顽疾、争上游”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支务实担当、埋头实干、狠抓落实的干部队伍。

环境保障。以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为抓手,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抓好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搞好服务,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通四卡”全新政务服务模式,优先为实体经济扩大生产规模提供土地供给、用电用水、施工保障等方面支持,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全市率先实行集中承诺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218项精简至146项,重点项目审批事项由法定时限122天压缩为22天,政务环境为客商津津乐道。

制度保障。在进一步完善区级领导包联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建立项目建设“片区负责制”,根据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将全区划分“六个片区”,按照“1+N”模式,每个片区明确一名区级领导担任片区总指挥,全权负责本片区内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一切事宜;明确若干名区级领导“点对点”负责片区内具体项目,在片区总指挥的统筹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在片区总指挥的统筹下,在项目具体负责区领导的协调下,根据各自职能,抓好每个项目的具体推进,构建起总指挥领战、集团会战、按区督战的项目推进责任体系,确保项目工作落实有力、衔接有序、齐头并进。

2021-02-09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推进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9989.html 1 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