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路璐)“今年半夏收成不错,我这15亩地估计能收入10多万元。”近日,东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圣科边推着半夏入恒温库房边笑着说。
刘圣科所在的合作社位于邢台市南和区三思乡东大村。土壤沙质化,粮食产量低。该村党支部书记魏志平带头成立合作社,种植“喜”沙的根茎类药材,但产销不对路、经验不足,总是赚一年赔一年。
“2017年三思乡党委帮我们联系药企签了‘订单’。”魏志平说,药企派技术团队从选地、播种、管理、收获、加工全程追踪,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让大伙儿吃了“定心丸”。
“合作社规模扩大了,群众们的腰包鼓了。”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介绍,2019年起,南和区投入40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中药材晾晒仓储项目,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万亩,亩均增收5000余元,乡亲们在沙土里淘出了脱贫致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