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代姣 胥文燕 张荣鹏
10小时基本建成,21小时投入使用,1月8日晚,“老兵”“火眼”实验室在河北体育馆网球馆再次走上抗“疫”战场,刷新了新冠抗“疫”的中国速度。
12舱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和3舱华大智造快装式负压硬气膜“火眼”全速运转,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100万人份,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核酸检测能力,助力打赢这场艰巨的疫情歼灭战。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河北体育馆的“火眼”实验室,探寻科技创新炼就“火眼”金睛的秘密。
“火眼”三大创新“武器”
“在本次抗‘疫’实战中,华大智造持续创新并应用高通量自动化设备为新冠核酸检测提供了核心动能,成为‘火眼’实验室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科技之芯。”河北“火眼”副总指挥、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介绍,此次,面对大规模样本检测需求,华大智造三大自动化设备——MGISTP-7000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超高通量MGISP-NE384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成为这场战“疫”的制胜“武器”,大大提升了整体通量检测速度。
MGISTP-7000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化开盖、样本条码扫描、信息录入、样本分装及关盖程序,可在40分钟内完成192个样本的分装及信息处理,相当于处理每个样本仅需15秒,且全程样本零接触,取代人工,完成了核酸检测中最耗费人力和感染风险最高的样本分装工序工作。
随后样本进入核酸提取阶段,MGISP-NE384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能够同时高效完成384例样本的核酸提取纯化,单机日检测通量可达1万单管。
提取纯化后的样本来到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设备可在60多分钟内完成192样本的处理,一位工作人员可同时操作三台仪器,相比以往人工手动单次单个提取核酸样品,效率显著提升。
自动化抗疫神器不断升级,创新让日检测样本100万人份从理想变成现实,为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科技力量。
未来,“火眼”会更强大
“未来我们会通过进一步压缩检测时间、提高机器运行效率等方式,提高检测结果交付速度。”刘健说,基于此,华大会根据需求将自动化设备研发向检测环节两端延伸。
“此外,我们也致力于更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应用的多样化及探索适用不同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从速度、精度以及覆盖维度等方面,让‘火眼’变得更强大。”据介绍,除传统的“火眼”实验室外,目前,华大已陆续推出方舱式、硬气膜式、软气膜式、车载一体式等多种类型的“火眼”实验室,有助于快速提升核酸检测机动能力,为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新基建”的“中国样板”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在全国抗击疫情过程中,“火眼”实验室已为国内30余个城市及地区提供支持,为各地疫情防控注入科技力量。
“火眼”还能做很多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眼’实验室进行的检测可能被应用在生育健康、肿瘤、传染疾病检测等诸多领域,在疾病的早期筛查与预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河北“火眼”副总指挥、石家庄华大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见表示,后疫情时代,华大计划发挥“火眼”实验室平台“有疫抗疫,无疫防病”的“平战结合”作用,结合华大在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和全员新冠核酸检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启动河北省新生儿基因筛查、适龄妇女HPV筛查和适龄人群的肠癌早筛等项目,形成“平战结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