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京哈高铁全线贯通意味着什么?

据新华社沈阳1月22日电 1月22日,京哈高铁北京至承德段开通运营,这也意味着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至哈尔滨的最短运行时间将由6个半小时压缩至4小时52分,北京至沈阳最快2小时45分钟。

京哈高铁京承段由中国铁建承建,全长11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东北与京津冀“握手”更紧

这条新开通的大动脉,将使东北与京津冀两大经济板块“握手”更加紧密。

近年来,通过京沈对口合作、京津冀产业梯次转移等方式,东北与京津冀优势互补,携手并进。2020年,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体系和重点项目落户沈阳;天津与长春对口合作,正在把长春无水港打造成为东北物流集散中心;辽宁朝阳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地,获批东北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东北和京津冀作为国家的两大经济板块,对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东北地区工农业基础雄厚,正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支持,而这些正是京津冀的优势所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樊一江表示,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完善了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主要骨架,特别是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京津冀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实现要素资源跨区域长距离的高速流动。

“在这个拼速度、比流量、看效率的时代,时空距离的缩短,将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价值。”樊一江说。

“关内关外”渐成历史

1月22日8时47分,一列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列车从沈阳北站驶出,开向北京。这标志着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几百年来“关内关外”的概念也将慢慢变淡。

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自古以来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地。明清以来,人们习惯称山海关以西地区为“关内”,相对的东北地区为“关外”。“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笔下所描绘的就是由北京经山海关到东北的曲折旅程。

京哈高铁全线开通,为东北与华北新增了一条高速通道,让数百年来“关内关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这条高铁截弯取直,从北京引出后,不再经行山海关、锦州,而是穿过燕山余脉与辽西丘陵,经承德、朝阳、阜新直达沈阳。

辽西北,曾是辽宁省经济洼地的代名词,长期以来封闭落后的交通,是其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

“辽西北地区与关内仅咫尺之距,入关之路却并不容易。”曾长期在辽西工作的“老铁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邓继伟说。

展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出,位于东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的辽西北朝阳地区,并不像秦皇岛—山海关—锦州一线那样一马平川。这里丘陵起伏、连绵不断,长期以来交通不便。

邓继伟说,“宁绕山关口,不从朝阳走”,这句在闯关东时期广为流传的歇后语,生动道出了当年这里的交通窘境。

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后,辽西北的朝阳一跃成为东北的新门户,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桥头堡。同时,京哈高铁也将打破东北地区铁路进出华北能力的“瓶颈”。昔日隔断东北与华北的山海关,客运功能将慢慢减弱,货运通过能力则会得到更大释放。

“这正是中国经济强劲脉动的体现。”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从山海关的变化可以看出,高铁正在改变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记者徐扬 丁非白 丁静

樊曦)

2021-01-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9216.html 1 京哈高铁全线贯通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