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前不久,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居住证实施办法(试行)》和《河北雄安新区积分落户办法(试行)》,自2021年起试行居住证和积分落户制度,标志着雄安新区深化人口管理服务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的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制度就是要向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期所需的各类人才敞开大门,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为新区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积极推动国家部委审批权限向新区下放。河北省政务办电子签章在雄安新区应用落地,345项许可事项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无差别受理”。
探索符合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土地供应政策。据了解,新区综合考虑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土地出让、租赁、租让结合、混合空间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等多元化土地利用和供应模式,为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土地供应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政策供给。
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172项“证照分离”审批事项分类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35个“证照联办”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短62%。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区本级企业共有3516户,注册资本3198.04亿元。
数字与实体城市“孪生共长” 让新区更智能
城市计算中心、块数据平台、自主可控区块链平台、数字道路分级标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批城市级智能平台的搭建、一批标准的印发、一批新基建项目的落地,雄安新区智能城市“破茧而出”。
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介绍,雄安新区已经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城市计算中心、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和块数据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城市基础框架,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实现创新突破。
雄安新区规建局副局长刘利锋说:“雄安是基于CIM的全城智慧化,在此平台上可以把城市各专业数据进行集成,从而达到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通过规划建设BIM(建筑信息模型)审批系统,可以看到雄安新区各类工程项目,随着规划、设计、施工到建成在平台上全过程的孪生共长。在雄安数字“孪生城市”上,还能看到“地下”城市版本,各类综合管廊、智能控制装置部署其中。
“在数字城市标准方面,我们已经制定出台了15项标准,同时城市计算、数据平台、区块链等一些关键技术正在加快落地,整个雄安新区数字城市正呈现从0到1的突破。”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说。
据了解,雄安新区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67个当年全部实现开工,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近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近两千亿元,重点建设项目中近30个已完工,50多个项目正有序推进,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工。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正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朝着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