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传统板栗吃出“新”滋味

(上接第一版)一台小型中药提取浓缩回收设备正在工作,工作人员拿着手电不时地照看着;旁边的一台设备也在试制着刚刚研发的“栗花面膜”。

第三站:在迁西县新立庄村,领略板栗树科学修剪的“门道”

新立庄村位于中国板栗博物馆的西侧,全村215户,户户都种板栗树。

12月9日,正在地里修剪板栗树的新立庄村63岁村民赵艳成说,“种了20多年板栗树,原先,树比较高,站在树上修剪,很危险。现在,树矮化了,有时候,站在地上就能修剪,而且产量比原先提高了40%以上。”

迁西县板栗产业研发中心研究员赵国强告诉记者,板栗栽培的标准化,首先体现在苗木的培育方面,对籽苗的来源、种植密度都有要求。一般情况下,育苗期需要两年,第三年开始嫁接。

通过近年来对“标准化种植”的推广,迁西板栗的优种率已达90%以上,产量也增加了80%到100%。

“就拿我们村来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只有100多亩板栗树,总产量只有七八万斤。”新立庄村党支部委员贠明阁介绍,现在,村里有600多亩板栗树,年产量达到120多吨,“我们坚持不打农药,人工割草,生产的板栗品质好、价格高,最贵的时候,每斤收购价超过10元钱。通过种植板栗,全村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第四站:走进“尚禾谷”,洞察板栗加工的“原生态”品质

“我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板栗专业合作社、全国规模最大的板栗仓储中心、全国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和国内规模最大的板栗深加工生产线,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板栗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月8日,一走进“尚禾谷”,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张计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里,板栗需要经过分拣、碳化、漂烫等13道工序才能完成从“原料”到“产品”的蝶变。

“在漂烫环节,我们用的全部是纯净水。”在1.5万平方米的板栗深加工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公司副总经理宴国新对记者说,“我们的两条深加工生产线,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的最高标准;杀菌车间的卫生标准,达到了医院手术室的水平;我们的低温库里,半个小时就可以达到零下38度。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减少营养流失,保持板栗的‘原生态’。”

即使如此,每批产品还要再经过“化验”这一关。在“尚禾谷”的化验室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对抽检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化验合格后,产品还需要经过十几天的观察期,确保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宴国新解释,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

目前,“尚禾谷”已推出板栗仁、板栗粉、板栗窝头等16种产品,日产量6万件,月销售200多吨、销售额600多万元。

第五站:在迁西县供销社,体验“板栗电商”的朝气与活力

“直播带货,舌尖上的诱惑。欢迎来到迁西县供销社直播间……”12月9日,记者在迁西县供销社看到,一间由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直播间里,两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面对镜头,你一言我一语地推销着刚刚“干煲”出来的板栗。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了销售难,县供销社决定组建供销电商团,让迁西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和文旅资源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韩春花说。

他们组织系统内有特长、懂技术、熟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成立了网络销售团队,在网络平台注册了供销账号。6月30日,随着第一条短视频的发布,迁西县供销社迈出了“网上供销”的第一步。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制作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韩春花说,他们对全县专业合作社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重点产品建档备案,锁定了线上销售的主要产品。同时,还与生产基地签订购销合同,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解除了对方的销售难题。

目前,迁西县供销社的网络销售团队已走进50多家专业合作社、30多个村庄,拍摄、发布作品90多个,销售板栗等农副产品价值2000多万元。

2020-12-2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7888.html 1 发展现代农业,传统板栗吃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