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承德

双滦区:让社工成为有奔头的“新职业”

本报讯(通讯员白子军 于双飞)近年来,双滦区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社工队伍为工作目标,聚焦“选、育、管、用”等关键环节,建立起社区工作者职业准入、教育管理、绩效考核、报酬待遇、素质提升、职级晋升全链条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严把“准入关”,让社工入职“有标准”。把社区工作者准入渠道作为社区人才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社区初审、街道(镇)复审、区级联审”的方式,对原入职284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考察。经考察,有267人符合条件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同时,丰富新入职人员选聘方式,制定相关准入条件,采取换届选任、公开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转岗等方式,补充社区“新鲜血液”。

设立“社工编”,让社工职业“有面子”。经过充分调研,将商铺数量、老旧小区以及其他特需工作等条件纳入社工员额核定因素,全区28个城市社区共核定社工员额288名,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街道(镇)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参保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五项社会保险并为其缴纳公积金。同时,依托社区工作者管理平台建立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实行员额管控、动态调整。

实行“晋级制”,让社工干事“有激情”。建立“三岗六十级”薪酬体系,实行社区工作者基本薪酬与岗位等级相对应并建立增长机制,形成完整配套的职业发展体系,使每名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年限增加、岗位提升、业务素质提升后岗位等级和薪酬随之提高。同时,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核占绩效总额的70%,按月考评,绩效薪酬按季发放。年终考核占绩效总额的30%,绩效薪酬次年年初前一次性发放。

推行“考聘制”,让社工素质“有提升”。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启用“全科+全能”社工考聘制。同时,该办法也是评选星级社工、选先评优、职位晋升和聘用的重要依据,制度的实施逐步改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各管一块、行政条线式岗位分工的现状,基本上达到了一人多能。力争到2021年、2022年、2023年底,全区“双全”社工占比分别达到70%、80%、90%以上。

构建“成长链”,让社工上升“有空间”。创新社区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实施社区后备干部“孵化行动”,通过建立“导师制”“积分制”,对社区工作者实行“成长记录袋”纪实管理。通过“选苗”“育苗”“管苗”“用苗”措施,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好干部标准和“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导向,为社区“两委”班子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全区28位社区书记有2人转录为国家公务员、3人转聘为全额事业编制管理人员。

激发“内生力”,让社工服务“有掌声”。实行社区准入制度,明确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事项20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2项,实行清单管理。同时,加强社区公章管理,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需社区提供证明、属于社区职责范围,且社区能够如实掌握情况的7事项务,可盖章证明。社区工作者设置AB岗、建立错时上下班、节假日值班值守、分片包块、上门走访等工作机制,70%的社工下沉到网格中走访入户宣传最新政策、了解居民所需,以精细化的服务赢得居民的充分认可。

2020-12-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7783.html 1 双滦区:让社工成为有奔头的“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