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段维佳 通讯员 张波 武法顺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屯矿机电区班长顾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百米井下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作为一名“80后”,从普通井下电修工到全煤技术状元,再到今年河北省年龄最小的全国劳模,顾博的成长速度有点快。但熟悉顾博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绝非偶然。从参加工作开始,顾博就一直在井下生产一线耕耘,他爱琢磨、爱钻研、能坚持,在急难险重的磨炼中,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顾博的电修水平快速提升,多次在制约生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勤学苦练的“电修状元”
顾博,1989年出生于一个煤矿家庭,受父亲影响,儿时的顾博就有个“电工梦”。2007年从峰峰技师学院矿井维修电工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峰峰集团新屯矿机电区成为了一名电修工。
随着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传统的电修技能已不能满足新设备维修需要,各类电控设备维修成了井下电修的短板或空白。面对井下更新的先进电气设备,顾博买来电脑、焊枪和各种测量仪器,把本就不大的卧室硬是改造成了工作间,每天下班后钻进工作间研究PLC技术,动辄就是几个小时。多少次焊枪烫到手,多少次彻夜无眠,他却乐此不疲。正是这种“钻劲”,练就了顾博在困难面前“手到病除”的扎实基础。
一次,井下-190泵房的水位报警仪出现故障,顾博到现场检查后,发现是控制线路板损坏。机电区副区长李海岗联系厂家后得知,换一个同样的控制线路板需要3万元。在认真研究水位报警仪工作原理后,顾博提出了可以用继电器外部连接改造代替控制线路板的方案。他画了一张线路草图,接上两个成本仅几元的继电器,让水位报警仪恢复正常。自此顾博便“小有名气”,成了电修班里的 “草根明星”。
2015年10月,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峰峰集团举行,顾博被挑选为综采维修电工备赛选手。“备赛就是最好的训练和竞技,正是通过备赛学习我的技能有了突飞猛进。”说起备赛时两个多月的“魔鬼训练”,顾博依然历历在目。每天一大早起床背诵理论题,上午连续四五个小时在电脑前练习编程,下午练习6路开关维修实操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决赛的编程环节,凭借过硬的编程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能,顾博仅用17分钟就第一个完成规定用时40分钟的科目内容,以最高分摘得了第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桂冠,荣获本次大赛最年轻的“状元”。
技术升级的“开路先锋”
顾博获得“状元”后,新屯矿党政按相关规定为顾博提高了待遇,并设立了“顾博创新工作室”,全力支持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破解生产难题和技术瓶颈,开展技术创新和交流。
2018年,新屯矿矸石山绞车实现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后,电控系统每次出现故障,必须得请厂家的人员来维修,不仅费用高,而且耽误生产运转。如何实现绞车房电控设备自修,成为顾博一心想攻克的技术难题。他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对绞车变频器的控制程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引发故障点的程序进行了重新编写,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实现了电控故障的完全自修。
近年来,“顾博创新工作室”通过开展绞车闸瓦间隙在线监测系统改造、井下-190泵房无人值守改造、胶带运输集控系统改造、可编程序控制器内部程序改造、继电器水位报警装置改造等,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电控元件修复项目20多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切实保障了矿井“四化”改造高水平推进,成为了矿井技术升级的“开路先锋”。
创新创效的“青年工匠”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光环,顾博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练就的一身过硬技能,只有扎根煤矿技术升级、立足井下电修事业、奉献于矿山发展建设才最有意义。
作为电修班班长,怎么样带动班组职工提高电修技能,是顾博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发动班组的6名职工成立QC小组。工作间歇,他在现场对照实物给大家讲解各类设备运行原理和机电故障排除方法,提出设备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促进班组节支降耗。以机电区“创新创效苑”为培训基地,定期开展技术课堂活动,现场传授防爆开关维修知识。他带领QC小组通过拓展维修服务范围,每年可为全矿各区队维修各类防爆开关130多台,节约外委资金50多万元。
为加强后备技术力量培养,顾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组织开放式现场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向身边的工友传授专业技能。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带动下,涌现出了邯郸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冀中能源集团“劳动模范”连帅锋,峰峰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名袁涛涛,新屯矿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技术“状元”张琦、籍蓬波等优秀维修电工,为推进矿井“四化”建设,实现技术装备升级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