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林红)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通水6周年。6年来,中线工程累计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其中,我省受益人口达2377万。
南水北调工程自通水以来至今年12月初,我省始终坚持“多引调、能调蓄、高效用”的工作目标,引好江水,用足江水。截至目前,我省引江水总量达91.5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量58亿立方米,河道生态补水33.5亿立方米。我省年引江水量从刚通水的0.83亿立方米、3.56亿立方米、7.31亿立方米,发展到前两年的22.4亿立方米、25.6亿立方米,再到本年度目前已完成35.0亿立方米,年度江水用量不断提升,江水效益日益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按照水利部批复的年度水量计划和调度要求,我省制定月度用水计划,每月按期统计、核定、编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河北境内分水口每月用水计划。严格水量调度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月用水计划调整程序。实行水量跟踪统计与通报制度,适时通报各市江水消纳情况,开展现场督导检查,维护供水秩序,确保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顺利实施。
科学监测,强化沟通,确保水质安全。我省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配套工程水质进行检测,特别是石津干渠明渠段,每月检测6个断面、24项指标(农灌期间检测29项指标)。启用2处自动监测系统,对配套工程水质实行实时监测。同时,加强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及各地水厂水质检测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上下游水质监测数据。各调水年度,各监测检测断面水质均符合供水水质标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