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保定

唐县:做足“羊”文章 做活“羊”经济

本报讯(通讯员甄慧帅 耿赫敏)近年来,唐县做足“羊”文章,做活“羊”经济,全力培育肉羊全产业链,让当地群众发了“羊财”。

在唐县,养羊历史由来已久。“唐县养羊要从1931年算起,当时主要是黑山羊和绵羊。后来也引进过很多品种,但都不成功。”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东升介绍。

1990年,唐县引进138只鲁西小尾寒羊。试养成功后,养殖业在该县迅速发展。1991年,唐县成为河北省小尾寒羊基地县。经过多年摸索,2010年,该县肉羊养殖业初具规模。

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农民增收,唐县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布局,逐步形成以南都亭村、宋高和村、宗高和村、房庄村等为代表的养殖专业村。

同时,大力开展“办公室在农家”活动,安排专业农技人员常驻养殖村、常进养殖场上门指导,每村培育10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示范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连片发展”。

不仅如此,该县还多管齐下,推进肉羊产业科学规范发展,实施“三区划定”,制定《唐县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划定方案》,规范养殖秩序;启动北雹水村、红山庄村、仁厚镇等三个集中养殖区建设,推进科学养殖;推广环保新技术,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治理养殖污染。

目前,肉羊产业已成为唐县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全县养羊专业村50多个,肉羊养殖场(户)6000多个,1000只以上养殖场(区)1500余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余户。养殖业直接从业人员2万人,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全县常年肉羊存栏350多万只,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

产业兴旺需要“龙头”带。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葛堡村,有一家响当当的龙头企业——保定瑞丽肉食品有限公司,建有年出栏2万只无公害养殖基地一座,现代化自动屠宰流水线两条,年屠宰量150万只,年营业额1.67亿元,屠宰生产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唐县振宏肉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国富唐尧肉食品有限公司等,都是集肉羊养殖、屠宰、肉类精加工、冷储、销售、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转移当地劳动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做出卓越贡献。

“一条‘养殖促屠宰、屠宰促加工、加工带养殖’的肉羊产业链已经形成。”吴东升介绍,为了真正把肉羊产业做大做强,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唐县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在肉羊精深加工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3家龙头企业的产品销至全国近20个省市及地区。在北京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羊肉产自唐县。在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唐县的肉羊产业正在不断迸发新活力。

在肉羊养殖业的带动下,兽药、饲料、运输、屠宰、防疫、剪羊毛、羊经纪、玉米购销等相关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从业人员近5万人,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加工,唐县肉羊产业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强县产业,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奔小康。

2020-12-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6781.html 1 唐县:做足“羊”文章 做活“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