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通过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城乡融合,优化总体空间布局;强化设计,不断提升城市风貌;完善设施,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保护,提升空间综合价值等方面,高标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全力打造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
本报讯(记者刘鑫鹏)12月4日,从保定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通过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城乡融合,优化总体空间布局;强化设计,不断提升城市风貌;完善设施,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保护,提升空间综合价值等方面,高标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全力打造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
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城市定位。保定自然资源本底较好,制造业基础雄厚,县域特色产业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禀赋突出,高校和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是“大学城”“冠军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在本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保定市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市域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开发强度、蓝绿空间占比、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草地面积、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总量等要素,作为做好规划的主要底图底数。
在此基础上,该市认真研究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以三调数据为基础,以双评价和规划实施评估、风险评估为支撑,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加强重大专题研究,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回答好新时代、新理念、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等重大课题,提出了“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区、京津冀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区、京津冀山水文化旅游休闲区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三区一枢纽”的城市职能定位,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总目标和科创智造强市、京畿文化名城、山水宜居胜地三个分项目标,加快创新保定、智造保定、山水保定、人才保定、文化保定建设,推动保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保定市将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建“群山西峙、众水东潆、沃野东坦、绣绿融城”的美丽国土空间,加快形成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该市将发挥各相关区域区位优势,统筹发展、协调发展、错位发展,努力形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其中,中心城区强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保北地区重点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全市发展最快、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增长极;保南地区着力做大做强一批主业突出、品牌鲜明、市场认可度高、区域竞争力强的县城特色产业,打造保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西部山区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等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打造生态文明发展带。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保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梁玲玲介绍,保定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四级三类”规划。
其中,“四级”是从纵向看,包括市、县、乡镇、村庄四个层级。不同层级规划的侧重点和编制深度有所不同。总体上,四个层级的规划都要更加侧重实施性。
“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即“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该市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做出的实施性安排。相关的专项规划是对特定领域进行的专门性安排,由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来组织编制。
截至目前,保定市本级已基本形成以1个总规成果为核心,以3个技术报告和20个专题专项为支撑,以1个信息平台为载体的“1+N+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体系。莲池区、竞秀区、高新区、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统一纳入市级总规进行编制,其他15个县(市)和白沟新城单独编制总体规划。按照要求,预计明年第三季度以前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