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东岭 张代云 寇靖亚
“今年咱们药材基地,种植了220亩红景天、400亩柴胡、1500亩苍术……多亏赶上了好政策,只要经营对路,土地就能念出‘致富真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甘沟门村中药材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张广学指着身边的药材种植基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张广学今年59岁,自小家境贫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野生药材十分俏销,于是他东挪西借了一些资金,开始从事野生中药材收购。由于他办事公道正派,村里人非常愿意把从山上采回来的中药材卖给他,他渐渐地在当地有了知名度。“农村创业也有广阔的舞台,只要肯吃苦、有恒心,在自己的家乡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张广学说,1991年他开始尝试自己在家乡的土地里种植80亩中药材。种上药材以后,他辛辛苦苦地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他渐渐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及销售网络烂熟于心,成了有名的中药材种植能手。
“老百姓要想从土里刨出金子,就要搞产业结构调整,只有转变思路才有出路。”张广学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些资金,他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在药材种植产业上树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为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张广学成立了围场拓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40余户药材种植户,投资400多万元,在棋盘山镇九号、甘沟门、棋盘山村流转土地1260亩,栽植了黄芪、射干、苍术、桔梗等中药材。采取规范标准种植、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服务的“一规三统”管理模式,抱团发展。他们种植的药材销往广州白云药业、天津时立药厂、哈尔滨哈药、江苏江阴药业等全国各大药厂。药材基地也成为“木兰围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现在咱们2100亩的药材基地解决200余人就业,每年为务工农户支出120万元工资。咱们的中药材每亩纯利润2000元,让这里的土地成了‘绿色银行’,我相信,只要念好‘药材经’,合作社一定会越来越好,路子会越走越宽。”谈及下一步打算,张广学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