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军 李长江 杨宪峰)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税务局在扶贫工作中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举措,使帮扶的两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群众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是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入驻之初,人均年收入只有2700元左右。石家庄市税务局扶贫工作队探索开发出特色红薯叶制茶工艺,年生产成品近1000斤。目前提供固定岗位10多个,还有40多人参与摘叶、搓茶等工作,使村内弱劳动力也有了收入来源。
工作队第一书记苏建辉还积极协调投资103万元建起了一座标准化茶厂,创新炒制酸枣叶茶、蒲公英茶,并形成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使不起眼的红薯叶“变废为宝”。西城仔村因茶脱贫、因茶兴业,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夯实了产业基础,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钱袋子”鼓了起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余元。
平山县合河口乡常峪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抗战时期曾是晋察冀军区卫生部所在地。全村共有228户6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2户275人。
石家庄市税务局提出了建设“生态常峪”的发展理念,组织党员干部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充分开发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和红色基因,推出农家乐为主的“农家小院”休闲观光产业,建设保持生态原貌的精品民宿,以特色、红色旅游业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增收,许多村民对自己的土瓦房进行升级改造,建起了“农家乐”。
扶贫工作队还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发展大棚错季蔬菜等特色种植,打造“生态山村、秀美常峪”品牌,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队还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和五保、低保人员免费提供鸡苗,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小养殖。为村集体购置了微耕设备,组织村民参加红薯、中药材等种植技能培训。每年春播时节,为村民免费提供优质红薯秧苗和蔬菜种子,秋收季节又想办法帮助村民进行销售,使村民收入实现大幅稳定增长。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600多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