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晓慧 通讯员 李昕泉
〉〉编者按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共有98人接受表彰,其中全国劳动模范6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3人。“抗疫先锋”袁雅冬、“卫星通信巾帼英雄”孙晨华、“技能大师”李征、“病虫害专家”康爱国、“知识型产业工人”李伏玉……这些勤勉工作的“金牌劳动者”奋斗在河北各行各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勇于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唱响了新时代劳动者之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有梦想、肯实干的劳动者!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一定立足本职,爱岗奉献,争创一流,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贡献力量!”11月24日,刚刚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高级车工王景峰告诉记者。
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18年的王景峰,凭借一颗执着的匠心练就了一身车工操作“绝活儿”。曾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技术比武车工状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去年,他获得了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又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化繁为简
编程变得通俗易学
“顺时圆、逆时圆,圆弧插补各不同,顺是G2、逆为G3;顺车、逆车要分清,关键还要看刀台,刀台后置就好办……”一组由王景峰用心编排的数控加工顺口溜悄然在数控车工班组内流传,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数控编程变得通俗易学起来。近年来,随着企业转型发展,石煤机公司陆续购置了一批焊接机器人、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带动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陪伴了王景峰十多年的普通车床也被淘汰,开始改用数控车床加工零部件。
在先进设备还没到位前,王景峰就自费报了数控机床学习班,利用工余时间到学校学习。当设备安装到位时,他已掌握了基本编程技术和操作要领。为了使工友们也尽快熟悉编程及加工技巧,王景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编排了一组顺口溜,供大家交流学习。如今在数控车床上,王景峰等人都能很好地进行车外圆、切槽、挑扣、车圆弧等加工作业,效率、质量明显提升,为保障生产进度,满足市场急需贡献着力量。
用心钻研
疫情期间贡献特殊工法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石煤机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影响了交货进度。复工复产后,公司抓紧生产,千方百计保电煤装备及用于环境消毒和清洁的环卫车产品出产。
王景峰作为党员骨干,率先参加了企业复工复产。上班后,有一批型号不同的轴套急需加工完成。由于上班人员少、产品数量大,按照正常的加工方法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经过用心思索和多次试验,王景峰改进了抛光环节的工艺,自制了一个专用胎具。该胎具可一次装卡12件轴套进行抛光,既避免了变形,又使零件的整个加工效率提高了一倍多,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
钻工小高在加工挡板时遇到了麻烦。两百多件挡板是用于新型煤机装备上的零件,之前他对首件进行了钻孔加工,但经检测,零件上所钻6个定位孔的位置出现了偏差,对后续的组装工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批活要的很急,但目前加工方法又出现了问题。领导组织了王景峰等技术骨干,依托“王景峰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
在王景峰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分析了装配图,对挡板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由先钻孔后铣槽变为先铣槽后钻孔,并以精度较高的凹槽为基准确立钻孔的中心位置,不再以外形为基准,从而保证了挡板上定位孔的精度。问题解决后,小高按照新的加工工艺加紧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
与时俱进
适应企业发展抓创新
近年来,石煤机公司借助转型升级得到了快速发展。王景峰紧跟企业发展脚步,与时俱进,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一些新工艺、新方法应运而生。
最近,王景峰给数控车床做了一套新胎具,进一步扩大了设备的加工范围。受机床型号及加工方法的影响,机加分厂的数控车床通常只能加工长度为30厘米以内的轴类件,超过该长度的轴的加工就需要更换设备,且加工工序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景峰找来了公司多种型号长类轴的图纸,综合分析了它们的加工精度、内外部结构及加工流程等,最终自己设计制作出一个长轴定位胎具,加工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从此,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轴类零件从30厘米长到了70厘米,甚至还可以再长,完工后零件的质量有效保证在公差范围内,很好解决了长轴的快速加工难题。
面对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王景峰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开拓思路、提升水平,为此他更加努力勤奋地工作、学习。2019年,王景峰完成的工作量是班组平均的两倍以上,废品率为零,多年来累计完成的工时总数,如果按正常工时已经计算到了2025年。
从一名技校毕业生成长为车工大工匠,从大工匠捧上河北省车工状元的奖杯,从行业状元走上河北省特等劳模的领奖台,从省劳模经过不懈奋斗成为受人敬佩的全国劳模……王景峰在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勤奋耕耘、潜心钻研、勇于创新、追赶超越,不断谱写着人生的新篇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