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建设者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的智慧工地系统,就可以监看一公里以外工地上的各种实时状况。

“现场有多少工人、都在什么位置、塔吊的状况如何、现场环境指标高低,全都一目了然。”朱斌泉说,得益于这颗“大脑”,工程进度三维可视化展示、人员轨迹及时跟踪、高危施工超前提示、远程操雾炮降尘,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尽在掌控之中。

第三站: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中建八局综合管廊建设现场

地下综合管廊被誉为城市“生命线”,因为它筑起了城市的“里子”,撑起了城市的“面子”!

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在推广应用综合管廊新技术、引领高品质建造等方面有哪些创新?跟随中建八局工程技术部技术工程师王康,记者来到负一层的物流廊道,通道内十分宽敞,最宽处可容纳2台物流车并排行驶。

“预留的通道是未来新区物流运输通道,可满足物流车、无人驾驶车等物流货运通行需求。整个物流通道的宽度8.4米,高度4.6米,相当于一个双向单车道。”王康说。

该项目在国内首创管廊滑移模架体系,以最快的施工速度推进工期,通过创新采用定制铝模和铝合金滑移系统,只需一次组装便可长时间施工。

“标段管廊采用双层四舱结构,上面是物流通道层,下面是四个不同功能的管线舱,满足未来城市能源、电力、通信、供水的传输需求。”中建八局雄安新区荣东四标段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志成介绍,绿色智能建造是雄安新区地下管廊规划建设的另一大亮点,项目严格落实新区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力求创新,确保施工中不打折扣。

第四站: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项目

作为雄安新区启动区首批启动建设的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要在新区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

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位于容城县与安新县交界地带,由综合楼、初中部、实验楼、高中部、连廊五个单体组成,该项目工地也用上了不少“黑科技”。

“项目采用了人工可穿戴设备的智能眼镜,依托5G的高速特性,管理人员实现了远程高清无延时视频连线,不需要再到作业面进行处理。”北京城建集团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副总工程师李沛然说,借助这个装备,只要有信号覆盖便可通过视频连线将画面时时传送到专家手机上,实现了作业面、管理层、专家团队的高效融合。

此外,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还采用了智能安全帽、无人机航拍、AI人脸识别、VR虚拟现实等多项先进技术,对项目数字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站: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现场

高空俯瞰,毗邻白洋淀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就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与雄安新区的“水文化”完美融合。雄安站站场总规模13台23线,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京港台高铁、京雄城际、津雄城际三条线路在此汇聚。

按照计划,雄安站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届时,雄安新区将形成与北京的半小时交通圈,为与天津、石家庄等地高效连通奠定基础,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拥有全生命周期BIM三维档案,在没有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已经用数字模拟出了整条铁路,每个点都能与现实吻合。

BIM技术,就是设计人员从可研、初设阶段开始,便利用卫星影像、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数据建模,为方案可视化比选、大临工程与施工便道的可视化选址等提供三维基础场景。

“这意味着整个建筑的每个细节都可追溯,一个螺钉坏了,维修人员可以查询到这个钉是哪个厂家生产、如何安装的,确保正确维护。”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机电专业BIM负责人张朝阳介绍。

雄安站的建设展现了世界一流的高铁站房建造技术,这不仅是现有领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更意味着创新和引领。智能设计理念、“智慧”建造技术,提高了建设精度,也展现着未来之城的科技力量。

2020-11-2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5869.html 1 上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