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祝雪娟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廊坊市委书记杨晓和作为河北省成功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代表参加大会接受表彰,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490万廊坊人民为之奋斗的“创城梦”终于梦想成真。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经过一系列规范严谨的评选办法和程序,廊坊市在评选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与此同时,大厂回族自治县、文安县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县)。该市多家单位和集体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校园和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坚持站位全局,凝聚起党员干部“为民创建”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廊坊市深入开展“访千楼进万家、解民忧聚民意”活动,1万余名党员干部包联社区、乡村,17000余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城乡,把志愿服务的距离缩短到15分钟之内。在社区,他们入户宣传,为群众普及创城知识,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在路口,他们引导车辆行人文明通行;在分包路段,他们分工合作,集中清理垃圾、落叶、烟头,消除卫生死角。
廊坊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谷永超告诉记者,廊坊以“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为主题,建立市直、区直、街道包联社区、分包路口、分包路段等志愿服务机制,254个部门32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小区,深入主要道路和商业大街,处处都是流动的创城“红马甲”,推动形成城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生动局面。
创城,既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更是兑现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的必答考卷。基于这样的考量,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站位全局,突出顶层设计,确定“作战图”,制定“任务书”,绘好“时间表”,团结带领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形成“城乡联动、条块结合”的创建体系。
坚持聚焦短板,夯实“惠民创建”的基层基础
今年廊坊市全面实施了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聚焦11个方面重点改进提升40项突出问题,并全面开展1057项争创活动。他们坚持聚焦短板,狠抓“六大重点”,夯实“惠民创建”的基层基础,瞄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民生举措不断升级。
重点解决社区小区改造问题,物业管理实现“由散到管”。廊坊市2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创建,投入资金2.31亿元用于完善社区功能。针对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由居民投票表决,引进2家全国优秀物业管理公司接管,全市400余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
重点解决停车秩序问题,车辆停放突出“疏堵结合”。创新“交警+城管”模式,从解决市民最关心的停车难问题入手,在市区部分道路设置路内停车泊位,规范有序施划停车位4.7万个、非机动车停车线12万延米。
城市管理注重“内外兼修”,廊坊市围绕建设“花园城市”,市区公园、绿带种(补)植各类花木、绿篱、地被等173.5万株。完成数字化城管等“十大系统工程”,推进智慧路防等“五大智慧工程”。
重点解决经营秩序问题,市场环境让市民“舒心放心”。做到市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摊位标准、摊位证照展示、公益广告投放“四统一”,实现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微型消防站、环境卫生等全达标,市场环境、购物品质大幅提升。重点解决村镇面貌问题,城乡文明创建“一体推进”。
坚持文化引领,走好“靠民创建”的群众路线
近日,家住安次区红星紫郡小区的居民李艳荣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捡拾烟头,并将捡到的烟头送到物业管理处兑换“奖品”。她说:“吸烟有害健康,乱扔烟头影响环境,不吸烟、不乱扔烟头,从我做起,从孩子做起。”
廊坊市坚持常态化开展“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十二项行动,制作“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11类10万余处公益广告,使文明有礼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市民习惯。全市党政机关广泛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烟头不落地 廊坊更美丽”行动。颁布实施《廊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廊坊市文明养犬条例》,使“礼让斑马线 守住安全线”“洁净家园 爱卫同行”“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守住‘一米线’健康你我他”等成为市民群众的行动自觉。
全民共建“诚实守信”的城市。各窗口行业广泛开展“提质提效 文明服务”诚信竞赛,商贸流通、旅游、通信、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积极参与诚信单位、诚信市(商)场、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商户等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分层次开展“诚信行政”“诚信经营”“诚信做事”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