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一“纸”富了南文都

□记者 王林红

老物件:土地承包授权委托书

故事:2016年以来,在石家庄市工商联驻村第一书记张端树的带领下,平山县南文都村深挖“穷根”,推动土地流转,建起了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产业项目,打造了村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南文都”扶贫模式,不仅让小山村发生了美丽“蝶变”,还带领乡亲们战胜贫困,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讲述人:石家庄市工商联驻南文都村第一书记张端树

我叫张端树,是石家庄市工商联驻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第一书记。2016年3月1日,我们一行3人带着铺盖卷儿和米面粮油来到南文都村扶贫。

南文都村地少人多,缺少产业支撑。群众生活水平低。2015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贫困发生率接近30%。

为找到一条符合南文都村实际的发展路子,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深入群众,挨家挨户走访,征求发展意见和思路,全面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识到,要想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靠产业。引进企业投资,建设集种、养、休、游、娱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农业体,并将企业和村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村里的收入,使村民彻底摆脱贫困。

当时,村干部们听了都说好,可谁都不愿动手干。

为啥?没钱,没信心。清理垃圾,疏浚河道,整治私搭乱建的厕所、猪圈,哪件事不花钱?搞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之前村里不是没想过,只是底子太差,能不能发展起来还有待考虑。

面对村民们的疑虑,我们一边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一边广撒“英雄帖”,邀请100多家企业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兴业。经过一个多月考察,村委会终于和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开发建设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

项目确定后,土地流转是关键。“我把土地交出去,没有收益怎么办?”“项目没建起来,企业跑了怎么办?”这些都是老百姓担心的问题。为此,我带领工作组连续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大会,阐述发展思路;协商土地流转价格和合同条款;挨家挨户做工作。

截至目前,园区项目已流转土地5200亩,持续用工5万余人次,发放工资500余万元;包括南文都村在内的全镇1041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项目建设,累计分红107万余元。村里还通过移栽树木、修复河道、硬化道路、修建桥梁、酒窖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种、养、休、游、娱”一条龙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2017年底,南文都村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2020-11-1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5324.html 1 一“纸”富了南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