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书记工程”,依托扶贫基地示范带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强组织促发展、兴产业助党建”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23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万元
本报讯(通讯员梁志刚 王治国)沽源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书记工程”,依托扶贫基地示范带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强组织促发展、兴产业助党建”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23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超过70%。
组织引领精心规划“路线图”。该县领导干部带头到村蹲点,开展调查研究,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对子。3家牵头单位组成工作专班,其余9家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每2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乡镇党委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月,责任到人,整合政策和资金,实现重点投放、重点突破。全县集体经济“空白村”2017年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空壳村”2018年全部消除,2019年底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
着力培强带动发展“领头雁”。该县紧抓2018年村“两委”换届契机,从致富能手、民营企业家、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领头羊”,将171名“双带”能力强的创业型“能人”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充分发挥驻京流动党委和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党支部的作用,定期开展“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近3年共引导18名优秀人员返村任职;开展“万人示范培训”工作,推荐发展意识强、乡村资源充裕的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参加教育培训、考察交流;建立优秀后备人才信息库,重点将正在创业的优秀本土人才和外出务工、暂时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信息库,由乡镇干部“一对一”联系,邀请他们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将120人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实施跟踪培养。
倾力打造因村制宜“新模式”。该县探索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五种模式”。一是发展土地开发模式。他们对集体荒地、机动地、易地扶贫搬迁后复垦土地进行备案,并规范流转、开发利用,全县133个村受益该模式。其中,二道渠乡11个村将2727.5亩集体土地对外流传,年增加集体收入超55万元。二是发展资产经营模式,对村内集体房屋、冷库、马铃薯储藏窖、农耕机械等集体资产,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四合庄村、闪电河村等6个村将集体冷库、马铃薯储藏窖、蔬菜交易市场出租,年均创收超过5万元。三是发展股份合作模式。他们对集体土地充裕、有农业基础的村实行“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共有14个村受益该模式。其中,六道沟村成立合作社后,引进张家口弘基实业集团,村集体增收15万元。四是抱团发展模式。他们对资源匮乏、基础薄弱、不具备在当地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村,实行多村联营发展产业,全县建设了15处集中式村级光伏电站,101个村实现同步增收。五是多元发展模式。该县不断探索电商扶贫、民宿旅游等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收入。220多个村走上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