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对高污染产业集群进行淘汰、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优化提升、对特色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进行培育扶持,已形成县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26个。今年前三季度,石家庄市县域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2034.3亿元
本报讯(记者解哲琳)近日,记者从石家庄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石家庄市特色产业危中思变、逆势增长,前三季度,石家庄市县域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2034.3亿元。
近年来,石家庄市通过对低端建材、纤维素、铸造、淀粉、传统化工等高污染产业集群进行淘汰,对皮革、装饰材料、建筑陶瓷等传统产业集群进行优化提升,对特色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进行培育扶持,已形成县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26个。这26个产业集群,2019年共完成营业收入2473.8亿元,同比增长18.8%;上缴税金64.6亿元,同比增长21.0%;从业人员54万人,同比增长8%。
该市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市县两级不断开展政策帮扶、产销对接、用工保障等一系列助企举措,同时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县域产业集群生产经营得以快速恢复,营收增速得到持续回升,由一季度的下降3.86%,到二季度实现了3.76%的正增长,三季度实现了10.68%的较快增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该市围绕23个重点产业链,结合“4+4”现代产业格局,体现特色产业链招商重点,精准谋划产业招商项目,动态更新招商项目100多项,涉及总投资2000多亿元;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765项,拟引资2996.67亿元,其中县域经济13个县(市)新签约项目304个,协议引资1614.99亿元,分别占比39.74%和53.89%。
在发布会上,石家庄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黄进志表示,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大力推进“四种类型经济”发展,采取任务引领、机制促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多措并举、高位推进等一系列举措,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售模式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活力。
前三季度,陶博会、正博会和奶业大会等20多场次展览展会的举办,促进了该市特色产业知名度的提升。借助互联网平台带来的营销模式变革,让特色产品增加了宣传渠道。截至9月底,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739家,总数全省居首;新增纳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195家,总数全省最多。年内新增2家县域挂牌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8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总量累计达到35件,位居全省首位;驰名商标新增2件、总数达到59件,其中“诚信”商标品牌估值161亿元,位列全国能源化工第三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第一就是要坚持转变发展观念、优化发展理念,不断健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才是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第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出更多‘第一’‘唯一’的特色产品,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各种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黄进志表示,下一步该局将集中精力做好抓龙头、抓配套,建强产业链条;抓创新、抓提升,培育核心竞争力;抓环境、抓市场,提升综合实力等三方面工作,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为全面建成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