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坚决打好打赢 脱贫攻坚战

①6月21日,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蔬菜种植园区卖出了今年第一批蔬菜,孙国亮高兴地与村民们一起搬运蔬菜。

②迁西县金厂峪镇榆木岭村村民满脸是丰收的喜悦。刘权国 摄

③广宗县东董里小学学生高兴地吃免费营养餐。 赵永辉 摄

④承德县贫困户留守妇女争先展示刚“出炉”的草编产品。王海琦 杜森 摄

⑤2020年阜平县与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嘉鑫齐建利总经理、首席专家教授侯桂森做客微视直播间,为”老乡菇“品牌代言。叶江平 摄

⑥“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残障人一个都不能少”——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左)在用手语鼓励54岁的聋哑人张兰决战胜困难。石超峰 摄

我省环绕京津,是京畿重地、首都政治护城河,承担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三件大事”。我省共有62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45个、省定贫困县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74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2.3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脱贫攻坚、领导干部包联、县乡党委书记“擂台赛”、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等制度,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奋斗拼搏、苦干实干,以超常举措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燕赵大地涌现出一批基层优秀扶贫干部和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典型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截至2019年底,我省77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32.3万人减少到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7%。河北历史上首次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以来,河北聚焦剩余3.4万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建立脱贫台账,做到领导干部包联、帮扶责任人帮扶、因户因人施策“三个全覆盖”。截至6月底,剩余3.4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稳定脱贫条件。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目前,义务教育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对贫困地区农户房屋进行全面鉴定,彻底改造了危房,实现了住房安全;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62个贫困县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省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实现全覆盖。总体看,全省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

产业就业科技扶贫成果丰硕。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累计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万家,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全覆盖。大力实施就业扶贫“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建好用好就业扶贫“三网合一”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持续增收。今年以来,河北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扶贫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等20多个政策文件。我省贫困劳动力务工达到77.06万人,占2019年总人数的110.9%。在阜平县召开了河北省产业扶贫工作视频现场会,建成了扶贫产品线上展馆,促进扶贫产业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深入开展科技扶贫,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4700余名,建成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81家,实现62个贫困县全覆盖。

深度贫困堡垒如期彻底攻克。强化包联帮扶,坚持深度贫困地区“五包一”(10个深度贫困县每县由一名省级领导、一个省直厅局、一个经济强县、一家省属大型企业、一家金融机构包联)、“三包一”(206个深度贫困村每村由一名省直部门厅级干部、一支省直驻村工作组、一家市域内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包联)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包联体系,坚决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强化政策支持,强化资金倾斜,强化项目落地,以206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双基”提升工程,累计建成项目2700多个,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10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20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房和教育、卫生等10大提升工程,光纤宽带和4G信号通达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纳入“十三五”搬迁计划的30.2万人全部搬迁安置,406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启动1073个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搬迁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

防贫减贫机制建设富有成效。坚持脱贫与防贫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动态监测,深入排查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精准锁定防贫边缘群体,目前河北省共识别纳入防贫监测对象4.1万户、9.7万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因人因户精准帮扶,对各类防贫监测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产业就业扶持、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民政救助、防贫保险、社会救助基金帮扶等多种帮扶措施,实现脱贫人口“零返贫”、边缘群体“零致贫”。

2020-10-3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4503.html 1 坚决打好打赢 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