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畅通双循环 云上天地宽

——来自“云上广交会”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 王攀 于佳欣 丁乐 孟盈如

“云开雾散”——用这个词形容为期10天、即将于24日落下帷幕的第128届广交会,格外贴切。

这是继今年春季广交会首次网上举办后,第二次完全在网上举办的“云上广交会”:2.6万家参展企业、240万件参展商品、数以万计的网上直播间与数以亿次计的“云洽谈”……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外贸韧性和制造能力,彰显了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态势。

“云平台”应者云集

“云生意”越谈越火

如果说半年前第127届广交会的“云上”举行是“史无前例”,给全球市场注入了强心剂,那么第128届广交会就是在上届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全球贸易的“中国线上模式”。

得益于在用户注册、导航检索、移动端应用、对接洽谈、智能客服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便捷”“高效”成为海外众多采购商评价本届广交会的高频词。印尼长友集团采购总监朱志伟通过线上的“供采大厅”如愿获取防疫物品信息,并借助智能推送发掘了能消毒的新式展示柜。他说:“这次平台新设虚拟展馆入口,洽谈也能随时私聊并互相发送名片,互动性更强了。”

与平台优化相对应的,是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进程显著加速——

相较于上一届的“摸着石头过河”,这次更多参展中国企业有备而来:建立海外网站、优化搜索引擎、投放社交媒体广告等营销策略层出不穷;升级道具、添加场景、划区直播等带货技巧不断精进;定制生产、方案打包、代理服务等业务持续拓展延伸,“踏云出海”越来越游刃有余。

借助直播、视频、VR等技术,燕加隆家居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优化了参展内容。企业总监孙翔说,本届广交会开幕3天,公司统计的观看、咨询量已与上届10天会期总量持平,“效果超过预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更强了。”

“双循环”中寻新机

变局之中开新局

瞄准国内,不是简单地转换市场,而是从产品设计到研发做出思路调整。

营业额90%来自海外市场的深圳市牧人电器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两年前就开始布局国内市场,针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消费者研发差异化产品。董事长王文雄告诉记者,未来希望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三年内实现公司进出口基本平衡。

转战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外市场,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不少外贸企业在开拓多元市场上继续下功夫。

“触网”转型也好,“多条腿走路”也好,更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关键还是要修炼自己的内功。

疫情让不少外贸企业订单减少、成本提高,但浙江达柏林阀门有限公司今年却投入500万元,第三次升级产品。今年疫情以来,这家公司的产品销售额不降反升,截至目前已比去年同期增长约6%。

思路一转天地宽。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从单一市场转向多元市场,这样的转变不仅拓宽了需求来源,更催生了企业创新动力。

第128届广交会举行的线下双循环贸易促进活动,有超过40家广东省内企业代表、约100位专业采购代表参与。诸多有内贸意向的企业,改进产品、创新营销、优化结构,以期克服水土不服、渠道受限等困难。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贸企业要发挥好‘补缺’和‘升级’作用。”

直面未来挑战

走好提质之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在看到整体态势企稳向好的同时,参加本届广交会的众多中国企业也依然感受到明显的外部风险与挑战。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制造”和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仍在延续,更积极地拓展内外两个市场,更积极地拥抱新业态、新渠道,将是迎战市场风浪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进程在加快——

作为两届“云上广交会”的技术服务商,腾讯集团副总裁曾佳欣说,今年以来的实践与探索表明,“云会展”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业界的“基本功”“必修课”,不断升级的数字展会将带来全新的商业变革。

产品和业态创新在加快——

全球微波炉巨头之一的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发,推出了智能语音操控的微波炉。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目前企业正在研发更加高端的技术。

对接和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步伐在加快——

目前,国内多地进一步出台和完善专项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通过创新监管服务模式、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建立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举措加强制度供给,在国际市场上锤炼成熟的外贸产能,将在国内市场上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顺应新发展格局要求,企业应顺势而为,努力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将制造成本优势转换为创新优势。”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

(据新华社广州10月23日电)

2020-10-24 ——来自“云上广交会”的观察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4136.html 1 畅通双循环 云上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