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庆敏 王林红
9月24日,记者到阜平县面盆村采访,46岁的村民邢二宝,平时不善言谈。但向记者说起这几年家里发生的变化时,他却打开了话匣子:“过去住的是草房,现在住的是楼房;过去闲在家里没事干,现在有工作、有钱挣……
面盆村曾经是全县12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那时候,家里是真穷。”邢二宝的妻子赵兰英说,“这里只种玉米和土豆,想吃碗大米饭,都舍不得买米。”
在邢二宝的记忆中,转机来自于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面盆村建起了林果园区,设立了扶贫车间,引进了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了就业服务站…… “土地流转得租金、参与经营得股金、劳动务工得薪金”,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仅土地流转一项,就有15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900元。
“目前,面盆村已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就业岗位。”省扶贫办驻村第一书记刘向东告诉记者。
现在,邢二宝当起了护林员,每年能收入8000元。同时,到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年能再挣一两万元。赵兰英在村里打扫卫生,一年收入2000元,并且还担任村里的政策宣传员,每个月有300元的工资。20岁的女儿邢英伟,担任村里的信息员,每个月工资1500元。“除了正在上学的儿子,一家人每天都在忙着干活儿,为过上更好的日子打拼。”邢二宝说。
2018年,面盆村进行易地搬迁,邢二宝一家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这套房子是四室两厅两卫,有125平方米,宽敞明亮。自己没花钱不说,村里还给了8000元的安家费。住在这里,以后儿子说媳妇,会容易很多!”邢二宝笑着说。
阜平县扶贫办副主任耿利红告诉记者,2019年,面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68元,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