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绅光 通讯员 张玉凤
近年来,定州市着眼大旅游、挖掘大市场、开发大产业,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举措,拓展新领域,打造新业态,力促旅游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十月的定州古城,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开元寺塔文化广场,千年古塔与广场红廊相映生辉;定州文庙,虬枝盘曲的“东坡龙凤双槐”交颈相望;清代科考场所贡院,造型独特的魁阁号舍巧夺天工……一处处美景,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定州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更能看到该市旅游业的明天和希望。
整合旅游资源
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2017年9月,定州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此为契机,该市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举措,拓展新领域,打造新业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站位,重点解决该市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包装、市场定位、形象策划、项目谋划等战略性问题,明确了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力促旅游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围绕建设京津前花园、田园生态都市和绿色农业花园镇,定州市大力推动生态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绿谷农业科技园、东胜生态园等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亲子旅游、特色民宿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为该市旅游产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自2017年始,定州市通过每年举办旅发大会,全面创新产品业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扩大品牌影响。同时,重点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文化文物游、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游等相融共生的大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
深化文旅融合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定州市地处京津之翼,是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该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3件,馆藏文物数量居全国县级博物馆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享有“中华第一塔”美誉的开元寺塔、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定州贡院和孔子学府文庙呈“品”字形布局,构成市区旅游的“金三角”。
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定州市一方面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将“衣、食、住、娱”文化内涵融入旅游发展,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旅游特色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古城项目是该市打造的文旅经典品牌。古城项目占地2400余亩,总投资100亿元,被列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该市在全面完善古城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从休闲、文化、美食等多方面提升古城业态,重点推出了定州博物馆、贡院、文庙研学旅行基地和宋街、崇文街特色文化街区等点位,通过强力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型园区。此外,该市还依托“旅游+”开发优质文旅商品,提高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设计开发了“定州八景”情侣伞、情侣扇、定州开元寺塔U盘等旅游产品和缂丝、定瓷、铁壶等系列文创产品及旅游商品。漫步古城,文化旅游类项目建设已经“遍地开花”。
目前,定州市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继续加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千年古城、魅力定州”“文明定州、闻名九州”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