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保定

碧水蓝天 彰显古城生态底色

——保定科学施策推进环境整治

白沟引河入淀口,河面陡然宽阔起来。郭诚 摄

碧空之下,高楼林立。

保定的蓝天越来越多。

□通讯员 邸志永 贾佳

保定,这座古城是什么颜色?

有人说,是蓝色,因为天空透出湛蓝之境。

有人说,是绿色,因为河道湖堤满眼碧波清幽,草木葱茏。

百姓眼中多彩的保定,源于什么?源于全市数年来坚持不懈的生态文明建设。

从打响蓝天保卫战,铁腕禁煤,实行“双代”,对各类污染靶向治疗;再到润城补淀,清淤治污,开启科学化河湖治理新模式……保定,展现出盎然生机。打响蓝天保卫战

2014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确定了燃煤是保定市主要污染元凶。在铁腕控煤目标下,近几年全市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实现主城区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区散煤“归零”。截至2017年,全市已累计削减燃煤1081.3万吨,淘汰钢铁和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共1000多万吨。

在“双代”工作方面,以高碑店市为例。该市在2017年采暖期到来前,在全市如期完成10万余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彻底改变当地祖祖辈辈的烧煤习惯。2017年,高碑店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30天,比2016年增加59天,PM2.5同比下降19%,PM10同比下降20%。这样的“双代”工程,截至目前,保定市已完成约120万户。

禁煤和“双代”只是保定市委、市政府精准治污的一个缩影。为有效遏制臭氧上升势头,2019年6至9月份,全市围绕臭氧前体物排放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对全市1002家涉及企业实行规范化治理。

为从社会体系上治理大气污染,全市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安装各类监测仪器700多台,实现了对市区监测网络全覆盖,初步发挥了精准定点、精准清除污染源的作用。在全国率先起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应急期间及时启动机动车限行、工地停工、企业停限产、强化控尘保洁消霾等应急响应措施。

在体系化治理的同时,保定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先后印发实施了《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落后处罚办法》《保定市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保障超常应急措施》等10余个文件。获得立法权后,全市第一部在环保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正是在精准治污和体系治理下,古城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改善。去年,PM2.5年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7%,提前一年完成《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任务目标。

一组组数据,最能说明保定市委、市政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所付出的不懈努力。2013年,保定达标天数为74天,全年达标率仅20%;2014年,保定达标天数为84天,全年达标率为23%;2015年,保定达标天数首次突破百天,达到了127天,全年达标率为35%。2016年的数据更为可喜,保定达标天数为155天,全年达标率为42%,第一次退出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2017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59天,全年达标率为44%;2018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80天,全年达标率达到49%。

2019年,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94天,蓝天首次成为古城主色调,达标率达到53%。今年上半年达标天数,同样让古城人民对未来信心满满,达标天数为109天,达标率为59%。

打造水网城市

2008年,为了防止缺水困扰,打造北方水网城市,保定市委、市政府投资近15亿元,启动了以“两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穿府补淀”为主要内容的大水系工程,直接引入清水对市区内河道中的污水进行“还清”。以三年完成的“两库连通”为例,这是河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种类最齐全、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期最长的引调水工程。“工程通水运行后,正常年份王快水库可向西大洋水库调水2亿平方米,途经保定城区向白洋淀供水1.2-1.5亿立方米,向一亩泉水源区补充地下水0.3-0.5亿立方米,确保古城市区百万居民饮水安全,改善市区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保定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波,是彼时大水系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清水多次润城补淀的同时,来自遥远南方的江水,也在滋润着保定的众多河道,擦亮着“华北明珠”白洋淀。2015年的1月27日,南水北调的江水正式进入古城市民家庭。而今,江水已占到全部生活用水的85%。近6年来,10亿立方米江水补充了全市城镇生产生活需求,更大大改善了保定水环境。

清水到来后,如何长久保持清澈,保定市委、市政府选择了接续奋斗。综合整治净化了河道黑臭水体,将主城区雨污分流“祛毒养颜”。“2016年整治了护城河、一亩泉河、清水河,2017年整治了黄花沟、府河,2018年整治了侯河,市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清理了胜利桥至东二环下游200米段的河道,清淤量约12万立方米。2019年治理了21公里的环堤河,市政府再次投资4000多万元,从东二环下游200米清理至京珠高速桥,3323米河道清淤量高达23万立方米。”保定市水利局工作人员称,这两年为治理市区黑臭水体,全市投入8000多万元。这样的综合治理,在白洋淀上游的拒马河、孝义河、瀑河也在进行。水清绿岸回归的同时,主城区还在2018年通过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共涉及28条道路的雨污水管道建设,新建污水管道30公里,雨水管道22公里,改造排污口约378处。”保定市执法局事业处负责人马昕庆称,改造后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接入城市雨水系统,有效减轻污水无序排放对河道造成的污染。

此外,主城区及县域污水处理的“提标扩容”,也更好保障了雄安新区水生态。1996年投用的鲁岗污水处理厂,是保定最早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在2019年投入1.85亿元,为23年的老厂“提标扩容”。该厂已成为白洋淀流域首个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提速。2017年至2019年3年间有高阳、安国、清苑、蠡县、博野、易县、曲阳、望都8个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投用。截至2018年,保定市已建成投用了3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形成每天127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

2020-08-18 ——保定科学施策推进环境整治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70320.html 1 碧水蓝天 彰显古城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