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场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打造特色村寨幸福家园,把山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开发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马飞跃)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房舍一新、村路整洁,田间种植的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眼前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围场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把山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开发,把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的第一底线,找准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让百姓从绿水青山里“捞金”。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去年投资3300万元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2.5千米,减少水土流失。全力做好国家“坡改梯”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流生态治理。对水质超标、河道底泥、水体失去自净能力的河段进行清淤、清障;在河道内恢复绿色水生植物,提升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全面开展“傍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现有沟渠坑塘垃圾清理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责任制,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三年百项”重点工程,完成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依法取缔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沿河养殖企业全部配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重点镇具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持续深入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飓风行动”,对围垦河道、乱占河道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清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争取河道生态流域治理工作实现新突破。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旱作节水滴灌面积2万亩,包括新打机井、农电输配、地上节水滴灌等内容,辐射带动10个乡镇、70个村;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修建水平梯田1万亩,同步实施水利配套、田间路修建、沟道治理等工程。
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干鲜果品、木本油料、园林绿化苗木、木本花卉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目前,围场经济林总面积达190多万亩,农民人均拥有3.5亩经济林。打造金红苹果、“围选1号”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2个、专业村26个,建成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18个,年产干鲜果品31.3万吨,辐射带动1.6万人人均稳定增收500至2000元。
打造特色村寨幸福家园。坚持“文化为魂”理念,注重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通过整体规划、集中打造,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村庄的个性和亮点,提升文化内涵,做到片区有样板、点上有精品。通过举办春季赏花季、夏季草原文化季、秋季收获季、冬季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旅游活动,逐步叫响木兰围场旅游品牌。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将土特产品、民俗风情、文化符号等元素进行深挖创新,既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又避免了同质化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满足了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御大旅游公路沿线打造西龙头乡、御道口乡等4处旅游扶贫节点;在承围高速公路打造兰旗卡伦乡旅游扶贫节点;在东西旅游环线打造哈里哈乡、半截塔镇等旅游扶贫节点;创建了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品牌,推出了万家客栈“1+1”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现有加盟农户200户,直接或间接带动1.5万人次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