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拉网排查除隐患 严阵以待保安全

(上接第一版)该负责人表示,检查排查共发现问题2193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386条河流,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提高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

此外,为做好2020年防汛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先后印发《全省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2020年全省防汛抗旱重点工作总体方案》等文件,对全省1054座水库、529处堤防险工险段、13处蓄滞洪区、1.1万个受山洪灾害影响村,落实了各类防汛责任人3.7万人,开展巡查防护。

同时,我省以水库、河道堤防、山洪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城市低洼地带为重点,开展了四轮次隐患排查,对发现的2318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未雨绸缪

防汛应急演练密集开展

6月24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大清河流域超标准洪水抢险救援实战演练,对各级防汛人员进行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7月7日,河北省省市县三级联合防汛演练在石家庄元氏县举行;7月13日,保定市与雄安新区举行联合防汛工作推进会,全面建立战时机制……

入汛以来,全省各地着眼实案实战,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预案演练,让群众熟悉预警方式、转移线路和安置地点,确保遇有险情时迅速有序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我们对全县山洪灾害重点村镇开展了巡查值守,在山洪灾害隐患点设置了明显标志,逐村逐户发放了转移明白卡。”邯郸市磁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秦杰说,该县还组建了450支6.4万人三级防汛抢险常备队和预备队,做到了有编制、有应急计划、有抢险目标、有抢险路线,保证紧急情况下拉得出、冲得上、战得胜。

“演练的真正目的是练兵,越是真实环境越能检验队伍的真实水平,才能做到应急有备。”省应急管理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省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局地暴雨洪水随时可能发生。

省应急管理厅整合省市间防办、气象、水利、应急部门视频会商系统和监测预报系统,建立起信息化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同时,积极统筹各地市消防救援队伍、水利专业抢险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时刻保持临战状态,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确保接到命令,能立即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有力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实战状态

盯牢地质灾害重点区域

“每年的汛期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刘志刚说,我省地质灾害类型全、分布广、危害大,再加上今年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构成了重大风险和挑战。

为全力以赴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省自然资源厅以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首要目标,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2020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自6月1日起,省、市、县三级全面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巡查监测、值班值守等各项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6月28日、6月29日、7月8日,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省级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3期,指导了各地防灾工作。

“汛前,我们将4031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逐点上图入库,建立管理台账。”省自然资源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目前,各市全面进入实战状态,盯紧盯牢重点区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全力以赴做好主汛期关键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7月12日6时38分,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

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地震后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并责成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对地震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对灾情险情发生情况进行核实。

经统计,震源50公里范围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3处(其中,唐山210处,秦皇岛13处)。经核实,地震影响区无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介绍,把城镇、乡村、医院、学校、矿山、集市、养老院、幼儿园、旅游景区、在建工程等人员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区域,作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和部位,把“七下八上”作为重要的防范时段,切实做好应对和防御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灾情。

截至目前,全省共收到1起地质灾害灾情报告(7月9日保定市阜平县大台乡发生1起山体崩塌),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0-07-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68514.html 1 拉网排查除隐患 严阵以待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