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农民无忧: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

“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更需要技术,但我们全程有人指导,种得省心!”万全区宣平堡乡霍家房村的贫困户张振金说。

万全鲜食玉米产业从起步至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逐步摸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各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聘用专业的基地技术员全程指导农户们种植,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全部统一调配,病虫害防治、定期管护、收获和秸秆处理统一组织实施,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民只需要配合技术人员做好玉米生长期的管理就行。

“大公司有实力,不是无人机喷药、喷叶面肥,就是大型收割机收割,节约了劳动力不说,统一的生产标准、规范的田间管理,直接提升了鲜食玉米产品品质。”张振金感慨道。

“农户们还有农业种植保险。每亩玉米地的保险费是24元,经过省市县分级补贴后,农民只负担20%,4.8元。”万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梁仲和说。

增收有望:农民做笔记,跟着学科技

“我们每年对合作对象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培训,从种植理论到实际操作,就想把他们培养成‘科技型农民’。”张家口禾久集团董事长张占兵说。

万全区抓住技术培训这个“牛鼻子”,在鼓励龙头企业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的作用,广泛开展鲜食玉米专门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和鲜食玉米生长关键节点,开辟室内和室外两个课堂对农民进行培训,促使农民从职业化向专业化转变,把万全鲜食玉米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地标产品:电商搭平台,玉米“唱大戏”

“万全鲜食玉米”地理标志产品这个金字招牌,还搭上互联网,墙内开花墙外香。

“我们的鲜食玉米品种太多,还是成熟期晚的玉米品种更甜一些……”7月8日,禾久集团电商部售前客服孙玉敏在电脑上忙着应答。禾久集团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都开设了旗舰店,有近20位员工全年运营。

“对我们来说,电商是不可或缺的平台,去年销售收入3.47亿元,有75%来自各类电商渠道,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电商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估计会升到90%。”张占兵说。

今年以来,在阿里巴巴的推荐下,位于万全区的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牵手各大平台知名主播进行了多次直播带货尝试,销售额屡创新高。对此,天勤公司运营总监胡宏捷深有感触:与阿里巴巴合作“数字粮仓”以来,公司的知名度明显提升,天勤粒粒净鲜食玉米的销售额大幅上涨。

阿里巴巴向天勤公司承诺,一年至少包销1亿元。有了阿里巴巴的承诺,天勤公司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1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扩大至2万亩,可进一步带动万全区6000多户农民增收。

扩量提质:组团来发展,做强产业链

“万全发展鲜食玉米,不光是有地理优势,从制种到产供销全产业链配套发展,区内企业强强联合组团发展也是做强做大的根本。”万全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办李海东说。

万全区在鲜食玉米制种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位于万全区的河北华穗特用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投资上千万元,致力鲜食玉米品种的研发、生产、推广,到目前为止通过审定的品种23个,其中国审品种10个,省审品种18个(同时国审、省审品种5个),新品种保护11个,产品远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为做大做强“万全鲜食玉米”这张黄金名片,推动产业发展,万全区委、区政府推动成立了鲜食玉米协会,统筹协调19家种子生产、玉米加工、产品包装企业组建了禾久集团,提高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目前,万全鲜食玉米销往北京、天津等十几个省市,并出口韩国、美国、日本等十多国家,每年可带动2万多农户增收3480万元,同时带动包装、运输相关产业增收5400多万元。“未来,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梁仲和表示。

2020-07-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68508.html 1 上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