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邯郸

以水为魂绘就大美画卷

——曲周增绿美化“母亲河”纪实

□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李光清

曲周确立了“以水为魂”的主题,统筹推进林网、路网、水网、田网“四网”绿化,着力打造“一环两带三基地,七条通道连百村”绿化格局,形成“树随路走、水伴树行、一路一景、移步换景”的美丽画卷

5月,曲周县迎来好消息:在邯郸市2019年“河长制”和水污染防止两项工作中,曲周县获得两个第一。

曾几何时,曲周县内的河流遭到人为破坏,堤岸被毁,随意开垦,乱种庄稼,私搭乱建,污水乱排,垃圾和秸秆乱倒,河流污染……

“河长制的推行,为河道治理提供了天赐良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曲周县一定要借助河长制,把过县水系治理好、利用好!”曲周县委书记李凡掷地有声地说。

曲周县的决策者们坚持“水网、路网、林网、田网”四网并建,水网先行的原则,确立了“以水为魂”的主题,统筹推进林网、路网、水网、田网“四网”绿化,着力打造“一环两带三基地,七条通道连百村”绿化格局,形成“树随路走、水伴树行、一路一景、移步换景”的美丽画卷。

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河长的“河长制”指挥部,四套班子和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的一把手,直到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参与,各负其责。设立“民间河长”,招募志愿者参与。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制定管护和治理措施、奖惩办法……去年曲周县河长制投入资金1.79亿元,其中用于河渠绿化资金3000万元,凤鸣湖湿地公园建设1.2亿元,县城污水管网改造2300万元,水质在线监测440万元,长效机制经费161万元,河长制工作经费30万元……曲周的河流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白寨镇是滏阳河流入县境的第一乡镇。曲周拿出860万元,将白寨镇的滏阳河、老漳河沿河两侧各50米范围内2030亩土地流转造林,沿线涉及23个村。镇村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两侧土地全部流转,拆除蔬菜大棚1714座。流转后让绿化大户在滏阳河上打造了后里寨、西朱堡两个节点,形成绵延7公里的花海绿廊,共计植树8万株。

曲周还对滏阳河育才路至城北南辛庄段15个村的740户668亩河滩地进行流转和返租绿化,拆除蔬菜大棚917座,种植果树苗木5万余株,将滏阳河两岸打造成高档水果生态采摘园。同时,将老漳河六疃闸至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两岸1200亩土地流转绿化,两侧建设高标准彩色滨河路,将昔日盐碱滩打造成三季见花、四季有景的老漳河旅游线路。

曲周巧妙利用滏阳河“九曲十八弯”的自然形态,新增以红枫、海棠、樱花、女贞等观赏树木为主的特色苗木培育基地2500亩,植树14万株,建成26公里河域总面积4500亩的林水相依、景观优美的河岸生态旅游带,形成“花海滏阳”。

按照同一标准,对县域内全长35公里的老漳河进行全线绿化补植,在两侧50米范围内栽植黄栌、国槐、海棠等绿化树种,形成4300余亩沿河生态绿廊。

按照“四网”并建,在滏阳河段实施廊道绿化、乡村绿化、河渠绿化、城区园区绿化、特色示范林等造林绿化,滏阳河畔15个村的740亩农田里,成方连片种植了5万余株樱花、海棠、紫叶李、国槐、美国红枫等树种,滏阳河七彩河廊生态旅游带雏形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滏阳河、支漳河弯道处和过村段,河岸两侧各绿化50米,高标准打造节点景观,形成“林水相依、水清林茂”的河岸生态景观带。

曲周对村庄、四好公路、滏阳河、老漳河等县内重要通道、水系,全部进行土地流转,县财政按照以每亩1000元的标准补贴地租,吸收企业、造林大户、农村集体和农户参与建设,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激发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优化地表水资源,曲周维修“三河”养护闸涵36处,疏通河道125.6公里,河渠绿化1.2万亩,并发挥“河长制”作用,做好科学引水、管水和用水。去年以来,共建设农村公路173公里,疏通河道125.6公里,种植樱花、海棠、黄桃、流苏等观赏树种和果树2万余亩,植树130万株,建成连续200余公里的生态走廊,形成“树随路走、水伴树行、一路一景、移步换景”的格局,呈现出一幅路好、水清、林绿、田美,寓生态、经济、景观为一体的大美画卷。

2020-06-10 ——曲周增绿美化“母亲河”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66085.html 1 以水为魂绘就大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