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保定

两方热土 一样激情

——阜平、涞源脱贫纪实

阜平栗园铺蘑菇种植基地。 罗大庆 摄

涞源扶贫产业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 温永立 摄

□通讯员 李会斌 刘寒凝 李凌 邸志永 李慧英 白冰

2月29日,阜平县、涞源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保定市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一步。这“清零”背后,映印出两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坚实足迹

阜平:红色热土

阜平县,以浓重一笔镌刻进中国反贫困斗争的光辉史册,以昂扬姿态迈出奔向全面小康的坚定步伐。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视察,就来到这里,冒严寒、踏冰雪,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彼时,摆在阜平人面前的,是一份严峻的考卷:全县除了10多万亩水浇地,剩下的大都是用石头块垒在山梁上的“薄田”,只有十几厘米厚的土层,经常是春天风一刮,夏天水一冲,地就没了。

2014年初,阜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54.4%,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嘹亮的集结号吹响,艰难的冲锋开始。2496平方公里土地,是决胜贫困的战场。“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209名第一书记驻村,7785名干部结对帮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响彻阜平大地。

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汇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定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将深度贫困县、已脱贫县和非贫困县划分为“三大战区”,成立产业扶贫、京保扶贫协作等8个工作专班。市级领导牵头,所有市委常委、副市长定点包联,战区管理、专班攻坚。

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包联阜平脱贫工作,经常现场调研指导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做细做实,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立足县情,阜平确定“三年大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将全县划分为8个片区,实行常委负责制。乡镇干部包联本辖区所有贫困村,村干部分组包联贫困户……

上下同欲,众志成城。

阜平县紧抓“党建”这个牛鼻子,强党建促脱贫。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调整班子,充实进有点子、有办法、有担当、有威信的带头人,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

顾路红,平石头村年轻党员,思路活、有干劲,担任支部书记后,带头成立五崖寨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覆盖77户190余人。

顾瑞利,骆驼湾村年轻党员,有经济头脑。镇党委千方百计把他请来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修路、开山、引水,发展食用菌100亩,种植苹果、樱桃等100亩,发展农家乐20余户,人均月增收1000多元。

陈国,原阜平县旅游局职工,担任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后,全力推进食用菌种植,覆盖农户30户73人;与旅游文化公司合作,开展民宿乡村旅游;引进白沟九歌皮具手工业厂,为41名妇女提供务工岗位,月收入2000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50余名村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名党群干部被选派到班子软弱村,12名政法干部被选派到信访问题突出村,5名懂旅游的干部被选派到自然资源优越村,帮助建强基层组织、谋划脱贫攻坚;50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挥精准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奔小康的战斗堡垒。

在党员干部带领下,一项项政策之水流进地里洇进户里,田间、大棚、厂房热火朝天,村里没有了闲人,更吸引了大约5000名年轻人回乡创业。

在省市派出驻村工作队基础上,阜平县持续精准选派县直驻村工作队,实现209个行政村帮扶全覆盖。

省人大常委会驻上堡村第一书记徐华,被老乡们亲切称为 “老徐大哥”“木耳书记”,但2018年3月刚驻村时,村民不信他。当时,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脱贫项目纷纷倒闭,基础设施仍未动工,易地搬迁停滞不前,个别人“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军人出身的徐华心急如焚:“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没有时间懈怠!”抢抓农时,短短15天,他完成25万菌棒的购买和栽培,创办“志源”木耳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和收益分红,39个贫困户71名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他带领工作队精心调研,提出新村建设的“北方江南小镇”方案并扎实推进。美丽新村显露雏形。不到一年时间,10.3公里长的通村公路通了车;新村住宅建设项目全部封顶;新建的大口井及蓄水池投入使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个像徐华这样的扶贫干部传经送宝,帮助村干部强理论、扩思路、提技能、谋发展,构成阜平扶贫的磅礴力量。截至2019年底,阜平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建档立卡时的54.4%下降到0.46%。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拼劲,用信仰、担当与行动,让这片红色热土激情荡漾。

涞源:绿色长征

这是一片不屈的热土!

在烽燧耸立、长城纵横的这片土地上,涞源人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与磨难抗争。然而,就在这片充满不屈精神的热土,贫困如梦魇一般。

1986年起,涞源先后被贴上4个标签: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河北省深度贫困县。随着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吹响,作为保定市扶贫工作主战场之一,涞源整体脱贫之路在何方?

靠山吃山,相对便捷的资源型产业道路,一度成为涞源的选择。数据显示,2013年,涞源县财政收入近15亿元,矿业贡献率超过80%。伴随矿业发展,涞源选矿、物流、餐饮服务等关联产业风生水起。

然而,矿业繁荣背后,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很多群众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现实。2014年,涞源仍有贫困村15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046人,贫困发生率37.4%。实践证明,单一的矿产资源型道路走不通,全县整体脱贫如梦幻泡影。

脱贫路上一时的挫折,让涞源人更加冷静,对产业脱贫发展方向的探索更加积极。

2014年,在矿产行业遭遇寒冬之际,以白石山建成国内最长玻璃栈道为爆发点,涞源旅游业开始呈现崛起之势。2016年1月13日,保定获得2016年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承办权。涞源成为承办地之一,恰如春风送暖。“做强涞源旅游产业,做大涞源旅游品牌,调整矿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拉动百姓脱贫致富。”涞源县委书记李自贤说,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是涞源经济爬坡过坎中的转型之机,是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助跑之机。

为承办好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保定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成立高规格承办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市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力攻坚。

涞源县文旅局局长靳二楞说,为打好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这一绿色转型关键战,涞源干部群众全体总动员,7个月时间完成了3年的建设任务。受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激励,2016年涞源入境游客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84.4%,堪称“爆炸式”增长。这让涞源产业转型之路更加清晰,脱贫之路更加宽广。

围绕“开放带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三大主题,涞源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景城融合、项目带动、产业聚集、全域发展”要求,开启冬季旅游、康养旅游、自驾旅游、购物旅游、文创旅游蓬勃发展新纪元。据统计,2015年,涞源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7.7亿元。到了2019年,涞源接待游客234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

随着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发展,涞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和餐饮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大踏步前进,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目前,涞源有农家乐289家、高档餐饮企业68家,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0多亿元。涞源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共有320个,辐射带动4万人增收致富,其中贫困人口9000多人。

涞源的党员干部通过多元化绿色产业发展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现实,让“靠山吃山”演绎出别样内涵。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重点县,涞源借助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造林项目、京冀扶贫协作造林项目等,大力进行人工造林,让青山更绿。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造林面积8.09万亩,落实资金1626.4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64岁的石道沟村村民亢志贤,因为疾病,家庭贫困。如今,每年8000元的生态护林员收入、2000多元光伏分红和3000多元低保补助,让亢志贤一家脱离贫困迈向新生活。在石道沟村,像亢志贤一样的生态护林员有12名。2018年以来,涞源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1335名,在护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人均年增收8000元,带动333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让生态更绿更美的同时,涞源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山区告别“垃圾围村”。全县每年投资1700多万元,由桑德环卫公司为所有行政村提供保洁服务,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一体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项目还吸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除了旅游业的带动,作为新能源的光伏产业,也是涞源脱贫的绿色选择。漫山遍野的太阳能板,成为涞源“种在山上的银行”。涞源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207.67兆瓦,年可提供光伏收益8000万元左右,实现光伏收益对全县141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涞源,生机勃发,绿意盎然。

2020-03-10 ——阜平、涞源脱贫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60141.html 1 两方热土 一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