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赵国华
“过去,办理林木采伐证需跑县城两三趟,现在通过手机APP下载申请表,填写盖章后,乡镇上传至县行政审批局,1个小时就可以领到证。”近日,威县固献乡前葛寨村农民王学龙说,他在乡镇办理了林木采伐证,觉得很方便。
作为省市乡镇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威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期确定常庄镇、梨园屯镇、第什营镇3个试点乡镇,探索实施乡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积极推进综合执法、网格管理,优化审批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基层各机构协同高效运转,基层治理实现权责一致,解决了企业、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权力下放到乡镇,基层治理权责一致
“以前,秋季乡镇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禁烧,我们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巡逻。因为没有执法权,发现私自焚烧秸秆的现象也只能是上前劝阻,起不到震慑作用。”威县梨园屯镇组织委员任海宁无奈地说。
过去,县直部门管得了却看不见,乡镇看得见却管不了。按照属地问责规定,“管不了的”常替“管得了的”受过。
2019年,威县把权力下放给乡镇,实现权责一致,乡镇干部不再当“冤大头”。
该县围绕“基层权力给基层”,坚持“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从23个县直部门的2443项事项中,第一批下放执法事项357项(直接执法218项、委托执法15项、协助执法60项、派驻执法64项)。乡镇综合改革理顺了职权,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整合县直派驻乡镇的城管、市场监管、司法、国土等“七站八所”,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心,履行乡镇综合执法职能,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执法效率有所提高。
权力下放,“看得见的”能管了。2019年12月初,执法队员何宁在东赵村巡逻时,发现有人在农田非法挖土。他当场制止,责令恢复了原貌。“放在过去,破坏耕地的事,咱根本管不了!”
过去“软法儿不顶事、硬法儿不敢使”的问题得到解决。“‘看得见的’执法,成效立竿见影。”威县梨园屯镇党委书记罗向政举例说,过去镇里有6个黑加油点,只有“规劝”权的镇干部再三劝说,业主无动于衷。改革后,镇里先行依法取缔了2个,其余黑加油点见状纷纷主动关了张。
邢台市委常委、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把乡镇综合改革作为切入点,取得良好初步成效,优化了营商环境、法治环境。”
过去,乡镇干部既包线包片包村,还要负责所辖村片的常规巡查、信息收集,难以专心专注。乡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后,网格员、综合执法队各负其责,腾出了干部精力,乡镇干部得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乡村振兴等主责主业上来。
服务触角到乡村,打通便民惠企“最后100米”
“由于身体偏瘫,去县城办残疾证确实有难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日前,威县梨园屯镇梨园屯村村民高玉芳到镇里就近办理了残疾证,非常高兴。
这得益于威县试点实施的乡镇综合改革:审批服务权限下放到乡镇,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百姓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了。像高玉芳办理的残疾证,在审批服务权限下放前,至少要往县城跑三趟才能办妥。
威县梨园屯镇政务服务中心门口,两块公告牌异常醒目——公布了县级下放的283项审批或受理前延事项,包括直接审批72项、受理前延98项、公共服务113项,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走进梨园屯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热情高效,让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村民如沐春风。乡镇综合改革实施后,这里将原来民政、社保、计生、企业服务4个窗口,整合为两个综合受理窗口和一个审批窗口。无论群众办理什么业务,这两个综合受理窗口都可以受理。
安庆杰介绍,在探索实施乡镇综合改革中,他们创新推出“四办”模式,即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一章办,让“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过去登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必须到镇服务大厅办理,现在通过手机APP,在家中登录威县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平台提交申请,就可以“坐等”发证。
在3个试点乡镇的基础上,目前,乡镇综合改革已在全县扩大试点面,其他13个乡镇也正在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