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烟成群)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协同发展汇聚三地产业协作强大合力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法人单位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3.1万家,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省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115.1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63.9%,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来自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承接京津转移基本单位551个,其中法人单位超过109个。承接京津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个百分点。
良好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国家统计局普查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符合各自功能定位,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北京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比达到9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区域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日益增强,传统产业地位有所下降,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
天津服务业快速提升,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3.3万家,提升幅度比北京和河北高3.3个和6.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明显。
而我省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2018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31.6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法人单位0.7万家,占京津冀区域总量的5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数量分别占京津冀区域的65.0%、64.1%和58.8%。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平均每小时就有44辆汽车生产下线,每天600多台汽车发运至全国各地。该企业建设和配套设施投资120亿元,完全达产后的产值可超过300亿元。随着各项工作的进展,以及更多企业入驻,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沧州逐步形成。(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