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委对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将其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加以推进,特别是抓好群众意见的整改落实,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
本报讯(记者吴浩 通讯员马志辉)随着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日趋完善,大运河重现昔日辉煌,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运河带来的“红利”。可是,住在附近、只一河之隔的新华区部分市民反映,受道路限制,他们不仅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反而只能“隔空赏景”。在运河上修建一座小桥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没想到,不长时间,一座浮桥就架了起来。以泰和世家居民为例,到展示区比起以前绕路能节省近半个小时。
这只是该市创新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督办机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缩影。
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督办机制运行一年多来,该市共收集反馈有参考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1500多条,一篇篇、一件件,随着反馈报告进入党政领导视野,引起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也促成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社情民意直通车”,有效地解决了民众意愿难以直达该市市委决策层的“肠梗阻”问题。
作为社情民意收集的重要一环,社情民意信息员的选拔尤为重要。经各部门和单位层层选拔和推荐,该市建立起了涵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党政机关代表及农业、工业企业界、社科科技界代表等10个方面115名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他们在各自行业、各自领域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专题调研能力,有较强的使命感、责任心,参政议政水平普遍较高。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沧州市委对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将其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加以推进,特别是抓好群众意见的整改落实。
在“脱贫攻坚”选题的社情民意征集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产业扶贫中扶贫方式不多,贫困户收益不高或者不能保证收益稳定性等问题,该市加大“扶智”“扶能”力度,变“输血”为“造血”,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领上“薪金”,无劳动能力的由政府兜底保障。同时,全力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龙头企业带动的种植养殖产业,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经济实体和农民合作组织,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市构建产业有龙头、主体有活力、发展有规模、贫困户能受益的农业产业扶贫格局。
在“老旧小区改造”选题的社情民意征集中,有群众反映,有些改造提升工作过于粗糙,缺少“一区一策”,多数限于刷外墙、清理下水道、改造小区道路,公共设施考虑太少等,群众戏称“戴帽子、洗洗脸”。为此,该市对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实行“一区一策”,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特色”和“以小区改造带动周围环境整体提升”的原则进行改造,并根据群众需求,增加健身文化广场、健身休闲步道、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增加汽车停泊车位、自行车停车棚等基础设施,最大程度方便居民生活。
在“城市交通出行”选题的社情民意征集中,有群众反映,有个别路段占路私设护栏行为严重,经常发生道路拥堵和汽车剐蹭事件。同时,城市道路仍存在“停车难”“行车难”“不文明出行”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市民出行,也影响了沧州城市形象。为此,该市交管部门立即协调沿街单位,将14个单位内部停车场改为公共停车场,新增路内停车泊位3350个,清除小区周边护栏8400延米。同时,排查交通堵乱点55处,整改52处,并新增30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和17处违停管控自动抓拍系统,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通行率和对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的管控效能。
在“移风易俗”选题的社情民意征集中,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农村彩礼过重、丧事大办、宴请攀比、赌博迷信等陋习,该市文明委立即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利用“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并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目前,移风易俗逐渐成为农民行动自觉,河间零彩礼婚礼、各地倡导“厚养薄葬”、海兴县曹庄子村简办红白事等亮点工作高频迸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一件件“民声”的落实,不仅让群众切身感到幸福感在攀升,更能切身感到党委、政府的为民情怀。
“怀揣‘民声’,为民代言。”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督办机制架设的“连心桥”,是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之桥,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之桥,也是民生幸福、社会稳定之桥。民声“落地”了,幸福的笑容就会挂在群众的脸上,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的发展步伐也越发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