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廊坊市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廊坊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拱卫首都生态安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全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较2015年提高了16.51个百分点
本报讯(记者祝雪娟 通讯员苏鑫 朱旭宁 武振涛)近日,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河南信阳召开。会上,廊坊市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
廊坊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区,肩负着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该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拱卫首都生态安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全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较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51个百分点,林木覆盖率达到37.98%。
以森林网络为核心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近日,大厂回族自治县万亩银杏林迎来最佳观赏期。这片银杏林与北京一河之隔,总面积10086亩,种植银杏近14万株,是环京区域最大的银杏林。
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该市按照指标体系要求,在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林业经济、生态文化、森林管理等五大方面下功夫,全市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森林质量全面提升,林业经济优质高效,森林文化广泛传播,森林管理科学规范。特别是围绕森林网络这一核心,该市通过实施城区绿化、廊道绿化、片林建设、公园建设、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森林网络建设工程,持续提升森林资源,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市通过选用好树种、使用好苗木、配用好模式,打造好景观,带动全市绿化整体上档次、上品质。他们打造出大厂万亩银杏林、星河森林公园,香河运河文化公园,安次区市树大道、千亩月季园,固安林城村庄绿化,霸州古韵叠翠、田园牧歌,大广、廊沧等高速绿化,潮白河、北运河等河道绿化,廊坊主城区自然公园、丹凤公园、艺术大道等一批绿化精品。
塑造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月季之城”彰显城市魅力。该市突出市花月季、市树国槐的生态文化地位,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仅2017-2018两年,就种植月季1000多万株,把城市“围”进月季花海。同时,他们突出“增绿、提质、添彩”,全力打造京津走廊最绿最美城市,形成了“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城区绿化新格局。廊坊城区平均绿化覆盖率达43.77%。其中,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7.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6平方米。
“多彩廊道”纵贯全市南北。目前,该市1240公里高速、高铁、国省干道等交通主干及653公里的主要河流全部实现了多层、多彩、复层、异龄的高标准绿化,廊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同时,他们打造出一条与京津雄零梯度对接、无差异连贯、纵贯全市南北长528公里的高标准精品生态景观线。该市1.02万公里乡村道路绿树成荫,全部建成2行以上特色防护林带。
百园千村染绿廊坊全域。该市全力推进百个森林郊野公园(节点游园)建设,建成15个千亩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120多个规模公园、节点、游园等;大力建设森林样板乡镇、绿美示范村,全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周边等重要区域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形成2500多个以村庄、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星罗棋布的团状森林。
万亩秀林留住鸟语花香。该市新建千亩以上连片秀林157块,总面积达到23.6万亩,形成万亩以上连片秀林67块,成为全市森林网络的主体、乡村林业振兴的支撑、生态功能发挥的基地,全市生态环境大幅提升。2018 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94、同比下降10.14%,在169个国控重点城市中倒排第39位,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 52 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敲定重点工作
巩固提高造林成果
2020年是廊坊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巩固提高年,也是全面落实《廊坊市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为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日前,该市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廊坊市2020年度(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敲定重点工作。
2020年度(今冬明春)营造林总任务30万亩。其中,新造林20万亩,营林10万亩,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新造林工程将以“三环”(环京津雄、环城镇、环村庄)、“二沿”(沿路、沿河)、“一区”(南部三县低洼盐碱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田以及地下水压采区)为重点,以大尺度、高档次、多功能廊道绿化为主线,以基地化、现代化、优质化、高效化经济林建设为主体,持续强化全市生态修复,精准化推进2020年度造林绿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