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承德

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绿色传奇

——隆化县南阳林场两代人植树造林纪实

□通讯员 王仰发 杨帆 刘春雨 记者 黄云霞

隆化县小台营村雨后的山上,薄雾笼罩,放眼望去,以油松为主的500多万株树木,在几十个山头上次第铺开,很难想象这片林海几乎全部是由南阳林场的务林人人工种植而成。

6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秃岭。如今的南阳林场,历经两代人的艰苦奋斗,造林4.8万亩,植树500余万株,已经是满山绿色,南阳林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世世代代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

“每天天不亮,南阳林场务林人就扛着锄头,拿着铁锹,背起装着树苗的背篓,上山挖坑、栽树,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那时造林要两头黑,早上摸黑起床,晚上黑天才回到林场。”南阳林场退休职工李清武回忆道。林场职工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干就是60多年。为了栽树,这群务林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南阳林场。

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栽种的树苗极易因缺水枯死。年年栽树年年死,年年死了年年栽,成活率大打折扣。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建场20年后,南阳林场人开始第一次尝试创新。当时的场长孙志云、技术员刘茂温、林区施工人员张俊学和张永玲一同研究,决定先按不同地块,分别进行三至五年的造林规划,然后在造林地附近选址,进行山地全光育苗。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避免了苗木运输中失水、大大提高了苗木的适应性,造林的成活率。这些山地育苗床,有的现在还有当年育苗的痕迹。

“我相信能行,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栽下去。”南阳林场老场长郭小光说,靠着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南阳林场的山一点点绿了起来。为了让造林苗木更耐旱,成活率更高一些,从21世纪初林场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创新,尝试营养袋、营养杯育苗,为了提高成活率,南阳林场人下足了功夫。

如果说造林是绿色生出的关键,那么防火便是保住绿色的关键。随着栽植树木的增加,南阳林场防火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南阳林场人很自然地就多了一份责任——护林防火。

南阳林场的老护林员李富国,今年53岁,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活地图”。李富国1988年参加工作,工龄和护林的时间一样长,林区的山头上布满他的足迹,31年来从未离开过护林工作。“我喜欢山,我爱森林,我喜欢把山踩在脚下的感觉,我喜欢在森林里穿行的感觉,我喜欢护林这份工作。”李富国笑着说。他对林场的山熟、林熟、人熟,场子10多万亩的林地,哪个沟岔坐落在哪儿,以及集体、个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他都清清楚楚。无论哪里发现火情,只要接到通知,李富国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及时组织扑救。对待乱砍盗伐树木的不法分子,李富国更是不含糊、不放过。

正是这些像李富国一样,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敢于挺身而出的护林工们,默默守护着南阳林场这片绿色。

60多年来,两万多个日夜,荒山植树500多万棵——南阳林场人用毕生事业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如今,这群南阳林场人接过父辈传来的接力棒,勤勉敬业,始终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为祖国大地亮丽风景线再添新绿。

2019-11-05 ——隆化县南阳林场两代人植树造林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3389.html 1 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