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发布未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观众在数博会上参观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区。

观众在数博会上参观云计算展区。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本报讯(记者李代姣)10月11日,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官方论坛之一——首届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峰会暨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发布盛典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英国、韩国、瑞士、波兰、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行业机构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全球数字经济联盟(D50)未来三年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发布。

行动计划提出,数字经济的崛起重构了产业发展格局,对各国的增长动力、经济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全局性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正在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参与主体,建立起有效畅通的内外沟通合作渠道,多方协作,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形成一系列基本共识和标准,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布局,在信任、标准、普惠、共享等方面有所建树,进而打造出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峰会、《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品牌。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强化数字经济领域信任机制;支持多方协作,探讨和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标准;促进数字技术普惠发展;建设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开展科研交流,引领风向五大重点任务。

倪光南院士: 芯片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记者 李代姣

“CPU芯片和操作系统是网信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受制于人。”在10月11日举办的首届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峰会暨2019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单发布盛典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迎接开源芯片新潮流”的主旨演讲中说。

“芯片的设计门槛极高,以14nm工艺为例,动辄投入上亿元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上百人,只有少数企业能承受中高端芯片的研发成本,这种情况极大制约了芯片领域的创新。”针对这种情况,倪光南提出设想——能否将“开源”模式应用于芯片领域?

据倪光南介绍,“开源”(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能够大幅降低互联网创新的门槛,少则3-5位开发人员,短则只需要几个月,即可快速开发创新业务,同时能够提高互联网企业自主能力。目前,开源软件(以Linux为代表)已成为当前软件产业的主流。

基于将“开源”模式应用于芯片领域的设想,倪光南建议各国在设计芯片时可采用自由度高、简约程度强的指令集。

据了解,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CRVA)已于2018年宣告成立,旨在召集从事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截至2019年7月,该联盟会员规模已由创始时的12家增加至58家。

“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应当依托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加大芯片业自主创新力度,营造完善的生态系统,发展自主可控的开源芯片,推动中国在开源芯片的技术、社区和产业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倪光南说。

史军: 重视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

□记者 赵晓慧 烟成群

10月10日,“数字经济‘独角兽引领创新发展’”主题活动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商汤科技亚太事业群总裁史军与到场观众分享了机器视觉技术在智能交通和智能驾驶上的应用。

“谈到智能交通、智能车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其实还处于探索阶段,它的商业化可能出现在5—10年之后。但在车里,相关技术已经有很多落地应用,比如说智能车舱应用、智能出行、车载智慧城市等。”史军表示,在这些方面,感知和视觉技术起到很大作用,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应用是现在商汤最着力发展的方向。

史军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智能车舱,即通过感知、视觉、声音等帮助乘客和驾驶员达到随心所欲。另一个应用就是智慧出行。史军举了一个“最后20米痛点”的例子。“我们在打车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在找车,车也在找你。有了机器视觉技术,车辆就可以在最后20米的时候精确地找到你。不仅如此,它甚至可以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决定要不要为你打开后备厢,以方便你放行李。”

最后一个应用场景是车载智慧城市。史军介绍称,商汤的技术可以帮助机器将看到的每一样东西实时进行3D建模,并把相关信息反映到高清地图上去,最后形成一个高清地图的数据库,进而实现更加智能和智慧的行驶。

2019-10-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1885.html 1 全球数字经济联盟发布未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