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交通更畅通 看病少折腾 上学家门口

京津冀共享民生红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来,河北燕达医院日渐成为京冀医疗协作的一张名片。

一名乘客走出火车站大厅。

□记者 郭甜肖

“白沟商业基础好,物流也发达,现在生意已步入正轨”,把生意从北京“动批”做到白沟世纪天乐商城的商户张春晓满意地告诉记者。

张春晓在北京经营男装多年,积累了一批客户。2017年9月,受租金、住房等优惠政策和白沟浓厚商业氛围吸引,张春晓搬迁到白沟,并组织了老客户考察参观,实现了业务对接。对他而言,白沟不仅是一个新家,更是一个发展的新起点。

“动批”的离开,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5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从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到交通、医疗、教育的逐步融合,共建共享,老百姓从协同发展中享受越来越多的民生红利。

交通更畅通——坐高铁就像乘公交车

9月23日,53岁的张淑秀坐上了从保定东站开往天津的高铁,她要去天津看望女儿、女婿以及刚出生的外孙女。

10分钟后,G5501次列车准时开车,向天津驶去。保定到天津最快只需40分钟。

张淑秀是保定人,女儿十几年前到天津上学后在那里成家立业,深爱女儿的她是往返保定和天津两地的常客。以前,两地间坐长途汽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

津保铁路自天津铁路枢纽天津西站起,途经霸州、雄县、安新至保定,线路全长158公里,天津和保定两地间的高铁到达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

2015年底,京津冀铁路网上多了短短“一横”——津保铁路开通,由以北京为圆心的半圆变为“铁三角”互通互连,拉近了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城市间的距离,不必再绕道北京,每天19对高铁列车往返两地,最快的列车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顺利到达。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要率先突破。一条津保铁路,成为保定、天津许多乘客的通勤线。

截至2018年底,河北与京津先后打通京台等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对接,总里程达1600公里。

京沈客运专线、京保城际、张唐铁路等建成通车,我省铁路总里程达到7680公里。

实现京津冀核心区域一小时交通圈,我省11个设区市市区、辛集、定州900余条城市公交线路,约1.6万辆城市公交车以及石家庄地铁,基本实现与京津一卡通。

2019年,京津冀交通建设布局将更加密集,“轨道上的京津冀”渐行渐近,京津冀三地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

看病少折腾——北京专家随时到河北出诊

门急诊量增长近4倍、出院量增长5倍、手术量增长2倍多……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共建5年来,河北燕达医院日渐成为京冀医疗协作的一张名片。

9月22日,虽然快到中午了,河北燕达医院的走廊上仍有不少患者在等待就诊。

叫到号后,5岁的小雨诺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诊室。北京朝阳医院派驻燕达医院的骨科主任刘清和悉心解答雨诺妈妈的各种问题,确定了手术时间。

雨诺妈妈告诉记者:“小诺诺年初被检查出了肾积水,如果去北京儿童医院,至少半年才能排上队,现在,北京专家来到了家门口,省心又方便。”

燕达医院地处三河市燕郊镇,回忆过往,医院院长李海玲颇多感慨:“2010年医院创立之初,硬件设施和福利待遇都不差。而北京大医院的设备和医生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燕达大型医疗设备却都闲置‘睡大觉’,医院规划床位3000张,住院患者只有300人。”

转机在2014年出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燕达医院成为京津冀医疗合作的一个试点单位,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院等多家北京优质医疗机构不断加深合作,实现了老百姓在燕达医院就能挂上北京名医的号。

与朝阳医院合作5年来,燕达医院门急诊量增长近4倍,手术量增长257%。去年12月,燕达医院成为我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综合医院。燕达医院还率先突破,实现了与北京医保互联互通,异地就医直接划卡结算。

“去北京看病的河北人少了,来到家门口的北京医生多了。”“以前去北京的医院看病,大半夜就得起床排队挂号,现在看病都在家门口,北京专家坐诊。”……越来越多河北的普通百姓开始在家门口分享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健康京津冀”已经在路上。

目前,我省4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开展了合作,合作项目突破500个,全省9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和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

上学家门口——在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互联也成为老百姓增加获得感的重要内容。

“爷爷再见!我去北京的学校念书去啦!”在一所位于承德市冯营子镇的学校门口,9岁的小姑娘孙朱萌槟调皮地和来送她上学的爷爷道别。

今年9岁的萌槟,出生在承德市冯营子镇砖瓦窑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孙国富一手把小萌槟拉扯大。

“我孙女上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和承德市共建的北师大承德附属学校。”提起孙女上的学校,孙国富连连称赞。

“过去,我们砖瓦窑村的娃娃们徒步十公里,才能到最近的镇中心小学,条件简陋,家里人也不放心。”五年前,孙国富看着距离家不远的地方盖起了楼房,听四里八村的人说北京来人要办学校,孙国富不太相信。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与承德市联合创办了这所北师大承德附属学校,并解决适龄孩子的上学问题。相比去镇中心小学需要徒步10多公里,现在孙朱萌槟只要步行10分钟便可以到达学校。

“这学校多好啊,上学不要钱,老师都是大学文凭,教学质量不一样!”孙国富满意得合不拢嘴。

学校校长彭志红说,“按着协议要求我们是六年,现在三年的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要有新发展,争取到2020年建成河北省示范性学校,辐射周边,带动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我省积极与京津高水平中小学通过异地建新校、办分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

据悉,我省高校已与17所京津高校组建了9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

2018年,北京跟雄安教育对接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关村三小等4所学校正式开始在雄安招生,北京派驻到雄安的老师也开始到雄安任教。

同年,又有8所学校与京津冀优质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据悉,2020年前,三地还将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的帮扶。

在一个跨越区域边界的新平台上,融合京津冀三地的生活、工作、产业圈正在成型。

2019-09-25 京津冀共享民生红利——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1302.html 1 交通更畅通 看病少折腾 上学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