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玉莹 记者 张宝林
近日,驱车在秦皇西大街上自东向西行驶,开放广场、翔园、森林体育公园、展园、园博园、戴河生态园等一批绿地公园形成贯通东西的生态绿带和景观长廊,一幅车在林中移、路边人在景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截至去年底,该区绿化覆盖率达40.02%。
生态立区一以贯之
夏日的戴河生态园碧空如洗,游客脚踏船划过碧波,荡起阵阵涟漪,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然而,曾经的这里,河岸植被遭到破坏,水量不断减少,冬旱夏涝,脏乱不堪,完全不能与“生态园”沾边儿。这样巨大变化得益于秦皇岛开发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改造。
秦皇岛开发区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升级、绿色崛起,努力打造国内一流高科技、园林式、生态型产业园区,是全省首家、全国开发区第三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
从2011年开始,秦皇岛开发区历时5年狠抓戴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深河核心区、深河二期景观带、非景观连接段等工程,总长约9.3公里,面积约185.2公顷,形成“一带五公园十八大景点”的总体格局,建成一处集防洪、蓄水、生态、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沿着戴河水系,如今分布着数据园区、高端制造园区和高科技发展园区,引来中信戴卡、中建材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戴河景观带已经成为产业聚集,环境提档晋级的绿色长廊。
今年,在秦皇岛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工程表中,戴河沿岸环境建设工程项目三期景观绿化工程是重要一项。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北部最大的水景体系。
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2018年,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在秦皇岛开发区举办。该项目位于秦皇岛开发区栖云山片区东麓,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额为20亿元,项目以生态优先、节约环保、中外融合、可持续发展为总体规划思路,在办展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会后园区开放服务于周边企业和居民,打造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不仅游客驻足,求职者也因优质环境慕名而来。“我们在离园博园最近的工作区域数谷大厦工作,园博园的建成给我们招聘加了分,因为求职者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生活、工作都很惬意的环境。”中科遥感公司总经理郝振寰介绍。
“借承办园博园契机,开发区开启了所在地栖云山山体加固完成后,再开始绿化的生态修复工程。”栖云山整体施工总指挥杜家祥说。
“我家就在山脚下,看着自己从小踩到大的山有这么大的变化,心生自豪。”义卜寨村负责栖云山工程监工的刘伟介绍,以前山上灰突突的、毫无生气,自从建成园博园,山变绿了,老人孩子遛弯有了去处,就连呼吸空气都觉得舒服多了。
共治共享绿色环境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开展环境监测;推进污染源普查数;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建设环保产业园……秦皇岛开发区多举措齐驱并进,成效显著。2018年,秦皇岛开发区PM2.5年均浓度为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42%,超额完成44微克每立方米控制目标。全年优良天数284天,较2017年增加25天。
天蓝水净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出台举措,更需要当地企业的积极配合。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更换电除尘和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秦皇岛烟草机械公司将能源结构由煤炭改为天然气,中信戴卡应用水源热泵处理系统来节能减排……秦皇岛开发区企业早已纷纷行动起来。
秦皇岛开发区坚持绿色招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的项目,从源头上严控“三高”项目进入。
如今的秦皇岛开发区,不但给整个秦皇岛城市带来与时俱增的生态文明建设惊喜,也成为投资最活跃城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