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黄骅 盐碱地里生出“金麦穗”

□记者 段永亮

“香味儿浓,口感也挺好。”“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自然生长。”“我回头给邻居们宣传下,让他们也买这个面粉。”……日前,在北京“超市发”双榆树店,几位北京市民品尝“黄骅旱碱麦”面粉制作的面食后纷纷称赞道。

近期,沧州市通过与北京商务局接洽,对接北京商贸企业。来自沧州黄骅市的金麦和地升两家企业的面粉成功进入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70多家门店。今年8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河北沧州——北京商务局“黄骅旱碱麦”推介活动,更是让名不见经传的“黄骅旱碱麦”享誉京城,走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丰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

沧州黄骅冬春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不宜灌溉,雨养旱作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黄骅的小麦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现代技术培育,“黄骅旱碱麦”主要种植品种为抗旱、耐盐碱、抗逆性强的冀麦32、捷麦19,生长周期长,一般从头一年的10月份播种到来年6月份收获,生长期长达9个月。由于小麦浇灌完全靠雨水,小麦产量只有水浇地的二分之一。当地人叫它“黄骅碱地老小麦”“黄骅碱地旱作老麦”。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盐碱滩上种小麦,年年‘靠天’收,雨水好的时候能多收,地不能用水浇,水浇后地容易反碱,来年地就没法种了,今年碰上了好年头,一亩地差不多能收300公斤。”家住黄骅市旧城镇东仙庄村的李学华说。

黄骅市旱碱麦常年种植面积54万亩,单产每亩约225公斤,总产约12万吨。目前,黄骅市已成立友和、丰乐、新启元等种植专业合作社838家,拥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各企业订单小麦种植面积20万亩。

“我们合作社主要种植旱碱麦,种植面积4000亩,我们实行订单标准化种植,同时还是‘黄骅旱碱麦’的繁种基地,种子公司下订单,来年回收。小麦不用浇水,种和收全靠机械,施肥也主要是有机肥。我觉得‘黄骅旱碱麦’是最棒的,尤其是成熟的时候,旱碱麦最漂亮,麦穗黄中发红,麦粒饱满均匀,色泽锃亮,老百姓称为‘大红芒’。”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清说。

(下转第二版)

2019-08-2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49754.html 1 黄骅 盐碱地里生出“金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