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赵文君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从明年1月起,保健食品标签要醒目标注警示语、规范保质期标注方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日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介绍,指南涉及产品上市后监管,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涉及产品市场准入,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针对保健食品领域的突出问题,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孙梅君介绍,《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是清理整治行动方案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要标本兼治、产管并重、综合施策,整治、规范、提升,促进保健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孙梅君说。
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对保健食品实行备案和注册审批。对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实行目录管理,是实现备案和注册“双轨制”的重要基础。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对“两个目录”的管理,为保健食品“管住、管活、管优”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认为,办法明确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公布的程序和路径,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的局面,让行业企业站在目录与功能研究的舞台中央,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产业的研发与创新。
“保健食品备案产品不再局限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原料,更多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原料加入备案目录,更多产品快速上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刘学聪说。
刘学聪认为,根据科学研究与进步,动态调整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在祛除不符功能的同时,允许新的保健功能准入,这是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介绍,关于调整完善保健功能声称、修订检验评价技术规范的两个文件,目前已经上网公开征求意见,将在完善成熟以后发布实施,为提高上市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从产品注册,到日常监管、抽检监测、案件查办,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近日,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上海葡萄王公司违法生产保健食品案件查处结果,行政处罚1100万元,就是专项整治查办的一起典型案件。
孙梅君透露,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有一系列监管措施陆续出台。如制定广告审查管理办法,严格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有序开展换证清理工作;加强生产许可审查、日常监管、监督抽检、体系检查;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非法添加、非法销售、制假售假的黑窝点,重拳打击、决不手软,净化保健食品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