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已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规划》提出,到2035年,张家口全面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在这一过程中,张家口将获得金融、人才、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本报讯(记者郑世繁)近日,《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已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未来16年,张家口将获得金融、人才、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支持张家口市开展土地综合利用改革试验;支持符合条件的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支持张家口在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草原面积数量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生态环境有改善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持张家口深度贫困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支持张家口首都“两区”生态建设工程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支持脱贫攻坚、大气污染治理、退水还旱、“空心村”治理、去产能企业职工安置等项目建设;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力度。
——支持进行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首都“两区”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在张家口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生态环境类金融衍生品;
——支持张家口市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冬奥会筹办、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引进高端人才;
——进一步加大政府性生态环保投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健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协作机制;
——支持张家口开展林业碳交易试点;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试点,加强重点区位森林草原生态保护。
——支持深化乌拉哈达水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利用官厅水库作为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水源之一;限制地下水开采,国家对压采地下水加大支持力度。
——将张家口植树造林纳入国家战略储备林计划;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建设张家口现代草牧业发展示范区暨示范牧场;
——支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综合应用创新,支持能源替代、大数据、高新技术等产业参与“四方协作机制”交易;支持张家口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网项目应用;研究在张家口设立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中心,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化交易。
——支持在京企业向张家口疏解可再生能源、冰雪运动、大数据、旅游康养、文化和绿色农业等产业项目;支持建设中关村张家口园;支持张家口成为世界冰雪运动休闲胜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支持张家口矿山治理,引导矿山企业绿色发展。
——支持张家口高铁、高速和县乡域路网互联互通建设;支持延崇高速公路以及崇礼城区至万龙、崇礼城区至长城岭、崇礼城区至太子城等干线公路项目建设。
——围绕联合筹办冬奥会,推动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加强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合作;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京张两地间互联互通;开展环官厅水库生态圈建设等环境联防共治;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与协作,联合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产业,深化特色农业、林业、旅游会展、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
——统筹张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贯通坝上旅游通道,建成京北最美生态旅游带;依托与乌兰察布、大同的区域合作,促进三地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要素共享互补;深化与呼包鄂经济圈、太原都市圈互动衔接。
——支持在张家口按程序申报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条件具备时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与张家口开展合作,允许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到张家口开设分支机构;积极承办以冰雪运动、旅游等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开展教育、医疗、科研、体育、会议、会展等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国际重大专业展会平台,支持张家口品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