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保定

军民鱼水情

——易县文化馆与驻易部队开展文化共建活动纪实

□通讯员 冯英华

7月25日,“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夕,驻易县某部队又迎来自己的老朋友——易县文化馆文艺队。在露天舞台上,一场“不忘初心报党恩、牢记使命保打赢”军民文艺汇演拉开帷幕。

这次,易县文化馆不仅为部队战士带来歌曲、舞蹈、乐器演奏、诗朗诵等文艺节目,还带来易县作协主席李文通根据易县历史真实人物崔洛唐拥军事迹创作的独幕话剧《半块饼子》,让部队官兵受到一次感人至深的精神洗礼。

活动当天,来自部队的四支参赛队伍以饱满的激情演绎了《新时代的联勤尖兵》《有我在》等曲目,展示出新时代军队的新风貌,文化馆老师还从专业角度对官兵的表演进行了讲评。

对于易县文化馆馆长隗兵兵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这里组织参加文化活动了。早在1990年代,她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跟随当时任文化馆副馆长的母亲到这里参加过慰问演出,演职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部队官兵的热情欢迎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退休后,文化馆长已换了三拨,部队官兵也换了几茬,但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开展文化共建的优秀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据原文化馆馆长于友武回忆,从到部队参加演出,或进行文艺节目创作辅导,他任馆长20年间,文化馆与部队的文化共建活动从未间断过。过去交通不便,他们从县城乘班车到部队也是常有的事儿,无论下雨还是下雪,都没有错过先前的约定。部队官兵都不是科班出身,要想组织个有模有样的文艺节目就得经过多次打磨。有一次,遇冰雪封山,他们经过一处山路陡坡还遇到了路况险情,现在想来都很后怕。于友武说:“能坚持这么多年,是情谊,也是使命。部队经文化馆辅导过的文艺节目每次都能在上级组织的比赛中获得奖项,这是部队的荣誉,也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不变的初心不变的情。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县内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到与部队的文化共建中来,几代人接续或同台演出的动人故事在这里并不新鲜。上任馆长于友武带着儿子于川多次共同参与共建活动;现任馆长隗兵兵从母亲手里接过接力棒,而自己学习舞蹈的侄女从初中时起,就成为这个团队里的“流动演员”;今年的舞台上,群众文化志愿者张剑锋在台下调试音响,岳父、女儿在台上演出……

20多年来,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孩子,凡是县内参加活动的文化工作者,每次都是全情投入,在绿色的军营里留下了多姿多彩的身影,提升了部队文艺工作水平,丰富了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在每次与部队官兵的交流中,他们的故事也为文化馆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源泉,他们身上的奉献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名文化工作者。

2019-07-30 ——易县文化馆与驻易部队开展文化共建活动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47863.html 1 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