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2017年,涉县县委、县政府,创新性提出了以群众为主体,修建生态路和多渠道筹资的工作思路。涉县交通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勇创新、破万难,和乡镇村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积极推行享誉全国的“667”修路新机制。即汇集“群众为骨干、党员为先锋,村庄为主体、乡镇为主导,县里为奖补、有工优先干”6种力量;拓宽“向上争、市场筹、干部助、社会捐、群众投、政府奖”等6条筹资渠道,坚持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7项生态修路原则。这一机制既与时俱进又因地制宜,开创了交通一家修路为全民修路的新局面。
在千里旅游通道建设中,交运铁军当愚公,修天路,“百日不下山,帐篷度暑寒”,发动并指导10个乡镇158个村奋勇攻坚,十几条道路齐头并进,日出动人员最多时达6万余人,凭借肩扛手提、锤凿钎撬,硬是在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峭壁之上,建成全长660多公里的道路,串联起40多个景点,将愚公移山的寓言变成天堑通途的现实。
涉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江苏说:谁出钱,谁来修,是全国范围内地方道路建设的共同难题,涉县县委、县政府“667”新机制,由过去交通部门一家修路变成全民参与的社会行为。交通部门牵头,群众参与,共建共管共享,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为乡村振兴当好“先行官”。
路畅:从走不了到走得美
很多来过涉县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在路上停车放松,路美景区也多。路景交融,有时都分不清哪里是景区,哪里是在路上!一路走一路玩,玩不够!
涉县道路“高颜值、美气质”,通过植入红色文化、女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产业要素、商业元素,一条条旅游路变身网红路、文化路、经济路,引发社会各界及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千里乡村旅游通道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一路七兴,推动了群众观念的革命。全县83条公交线路265辆公交车,绿色电动新能源车辆过半。469辆出租车,17个乡镇电商网点全覆盖,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活。涉县从“走不了”到“走得美”、从“出不去”到“抢着来”,特产运出去,资金人才引进来,回乡创业、就地致富成为潮流。全县十几个田园综合体蓬勃发展,1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致富。2019年1-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5亿元。
位于圣福天路起点的响石岭农庄是集餐饮、民宿、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为1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经理刘志刚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介绍家乡的道路和景点,好吃好玩的地方;一边对着媒体的朋友的镜头谈感想:路通财来,我可是沾了路的光了。路好,我们的创业就业的机会就多,游客来得多,守着家门口就能致富。仅今年五一,这里的客人就有近万人。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把家乡建得更美好!
70年,弹指一挥间,老区涉县的道路从羊肠小道到如砥通衢,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路通业兴、路畅民富,涉县道路的巨变,直接把党的关怀送到最基层,把路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