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太行山路唱新歌

——涉县因地制宜建设“四好农村路”

□记者 霍文龙 韩毅 通讯员 张付平

“太行山,山连山,举头尽见奇峰峙,着足却无半步平。”新中国刚成立时,革命老区涉县最好的道路就是一条仅宽4米的泥结碎石路邯长大道(今309国道),清漳河上只有一座木桥,运输以马拉车为主。70年后,涉县高速、国省干道、农村公路,路路相连,总里程达到1568.1公里。

涉县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火红实践地。2019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授予涉县交通运输局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70年,从封闭落后到全国典型

涉县是全山区县,地处冀晋豫三省交界。农村公路因地势所限,径路蛇盘,不通车辙。

付水元,今年73岁,交通局退休老干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邯长公路复线(现309国道)指挥部工程负责人。据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全县唯一一条柏油路是邯长路。到1986年,因为晋煤外运原因,上级决定修建邯长复线。历时三年,全线通车。当时路的油面宽9米,是全县最好的一条出省路。

那个时候,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是小土路,羊肠道。1991年涉县农村公路只有300公里,等外路占到一半。而到2018年,全县农村公路攀升至610条1353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99.8%,铺装率达97.8%。2017年仅用100多天时间就修成了全长660公里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2条高速3条国省干道610条农村公路,助力老区交通网络破茧成蝶,实现交通新飞跃。

付水元在参观完位于河茅公路一二九师纪念馆红色记忆小镇中的公路文化馆后,感慨万千:“抗战时期,涉县就是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涉县道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羊肠小道变成了条条大道,还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做为一个老交通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修路,从一家修到全民建

涉县是全山区县,长期行路难,修路苦。谁出钱,谁来修,始终是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难题。(下转第二版)

2019-07-19 ——涉县因地制宜建设“四好农村路”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47111.html 1 太行山路唱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