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救活一座厂,温暖一座城。河钢塞钢带来的不仅是“饭碗”和新生活,更是机会和梦想。
员工白莉娜的女儿塔玛拉立志长大后要像妈妈一样到河钢塞钢工作;维斯娜的女儿米莉察因为河钢爱上了中国,梦想着成为一名汉语翻译……
积淀着“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老智慧,标注出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高度,河钢在“一带一路”编年史上镌刻下闪亮的“印记”!
践诺于行
——打造“金名片”架起友谊桥梁
河钢塞钢是我国钢铁行业在海外收购的首个全流程钢铁企业,没有运营的现成路径可循。
“地处巴尔干半岛,客户端和供应链较短,仅靠投资改造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止血’并恢复活力。”河钢人对此十分清醒。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单纯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从供应链资源配置到客户端、再到产业链融合的系统工程。“资源配置”成为解码“河钢塞钢小步快跑战略”的关键词。
把河钢塞钢的供应链嫁接到河钢全球采购网络上,客户端搭建到河钢的全球客户端,最大限度地把一个极具区域性特点的企业,变成了全球性的企业,采购成本大幅降低,议价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一场系统战、协同战全面打响——
先后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技术管理团队,深入产线对各系统、各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起底式专业诊断;
累计投入近两亿美元对钢厂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提升;
在商务部的支持下,陆续组织举办来华培训和境外培训,覆盖员工2700余人;
创新推进“战略管控+本土化管理”模式,清晰地诠释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河钢解读”……
正是这些举措,为河钢塞钢积聚起高速发展的蓬勃动力。仅仅数月,就启动了第二台高炉;建厂90年来首次发放奖金;通过产业链延伸,新增200多个就业岗位;80%的产品销往欧盟和北美地区。
从“身”相依到“心”走近,越来越多的人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有一天,宋总对我说,要在这里一起干到退休。从那刻起,我确信我们的合作将长久下去,中塞友谊将接续传承。”河钢塞钢首席商务官斯维塔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河钢塞钢成为了中塞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也在跨越山海、历久弥坚的友谊中,收获了新的发展力量。
更上层楼
——提供更多中国方案书写更多中国故事
期许,总是在展望新航程时被赋予特殊意义。
5月13日-17日,河钢塞钢亮相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Made in Steel展会,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交谈。在河钢塞钢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中,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河钢塞钢第二大工会——ACNC负责人萨沙·科里奇对钢厂目前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我们将来肯定会成为欧洲第一。”
事实证明,随着工艺改造、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可以预见的一年左右时间,河钢塞钢在成本效率和产品端将实现新的突破,用2-3年时间打造一个全新的、在欧洲区域极具竞争力企业的目标渐行渐近。
承载着中塞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双方的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酝酿出新的起笔与构图。
依托河钢塞钢项目,河北省政府与塞尔维亚经济部签署关于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区谅解备忘录,河钢与塞尔维亚经济部签署谅解议定书,勾勒出打造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物流枢纽的鲜明轮廓。目前,该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将打造成河北优势产业境外特色示范园区。
登高望远,海阔天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硕果,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河钢不仅敲响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领军企业”的铿锵鼓点,更肩负起为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搭建平台、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5月17日,省发改委、省商务厅、河钢德高签署框架协议。河钢德高不仅是河钢加快“走出去”的平台,也成为河北省其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实现资本投资、加快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平台和桥梁,并且有能力和实力帮助更多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好地投资发展。”河钢德高首席执行官摩根说。
正如中共河北省委刊发在2019年第11期《求是》杂志的署名文章所说,“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精神和事迹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书写更多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