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金字招牌变脱贫“王牌”

(上接第一版)对号帮扶,走出一条“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之路。2018年,禾久集团下辖的玉米哥公司带动616户农户发展“订单”鲜食玉米种植4880.6亩,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户均增收2100余元。

万全区扶贫办副主任孙彦军介绍说,万全鲜食玉米已成为展示张家口地方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鲜食玉米种植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阵地,为让鲜食玉米真正步发挥其带富作用,区里引导、企业指导农户搞起了错时种植,一方面让农户错开种植高峰期,更主要是错开上市时间,让鲜食玉米卖上好价钱。

万全区扶贫办副主任田树平告诉记者:“到目前,全区糯玉米加工企业达13家,种植面积达7万亩, 5个乡镇4万多农民直接受益,带动农民增加收入3500余万元。”

林苗一体化让百姓家门口就业

记者开车行进至白郭公路郭磊庄沿线,看到沿途近5公里长的路两侧金叶榆、海棠、红丝柳纵横成林,这是万全区2018年实施的精品绿化长廊建设工程,绿化总面积1236.8亩,栽植胸径5公分以上的树种13.6万株。

该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绿化模式,由区政府出资前5年的流转绿化用地费用,后9年由公司出资,引进河北亚雄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绿化,打造出了一条精品绿化廊道。

从2016年起,该公司紧紧抓住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历史机遇,采取“林苗一体化,林上带林下”的种植模式,以每亩1000元流转农民土地,同时在绿化工程中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地打工,每天打工收入80至120元,还在树下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订单辣椒,亩收入至少1500元,这样农民在一亩地中年收入稳定在3500元左右。

公司董事长武殿雄介绍,这种“林苗一体化,林上带林下”的种植模式,对政府是绿化工程,对企业叫循环苗圃、原料基地——每年大苗出圃,再栽小苗,循环往复效益可观。而树下的辣椒种植为鲜椒酱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加工原料,可谓一举三得,达到了“政府要绿、企业增效、农民得利”的三赢效果。

2019-06-1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44892.html 1 金字招牌变脱贫“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