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谢峰
芒种时节,张家口市万全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正在育苗施肥,有的正埋头除草……大家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田间管理。而区内十几家农字企业的老总也忙个不停,一边要对接农口专家,一边要参加一拨又一拨的农产品交易会……
万全区地处河北的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区域内贫富差距较大,2011年列入国家扶贫开发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县。近年来,该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擦亮产品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产业脱贫行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了鲜食玉米、山杏加工等金字招牌脱贫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彰显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对贫困户的2至3项产业全覆盖,贫困发生率降至0.37%。今年5月,省政府正式批准万全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山杏”变成了宝
日前,在张家口市永昌源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总经理陈素琴正和技术人员研究生产线扩产问题。永昌源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家以加工山区林果制作蜜饯的小型企业,如今已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公司转型主营杏仁全系列食品、杏仁深加工产品和杏壳活性炭,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2018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万全区有退耕还林面积20多万亩,多分布在山区,大部分种植杏树。因为没有深加工渠道也没有销路,农民也不怎么打理,成了无人问津的“山杏”。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山杏”资源,永昌源果仁食品公司发展山杏加工这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起了万亩山杏基地。为引领更多的山区农户,让更多贫困户享受到山杏加工带来的红利,他们推出了“入股分红”的模式,吸纳贫困户的每户财政扶农资金1万元入股到公司,签订扶贫股份合作协议书,合作期为5年。期间无论盈亏,每年按入股金额的12%返本、分红,每6个月结算一次。在此基础上,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给予贫困户二次分红。仅2018年,公司就和8个贫困村215户贫困户签订扶贫股份合作协议书,户均增收1200元。
公司生产的原生态、无污染的产品赢得了六个核桃、汇源果汁、达利集团、五谷磨房、徐福记国际集团、完达山液奶、日本正荣食品株式会社、台湾旺忠股份有限公司、丹麦哈根达斯和VOICEVALE LTD、德国WS CHINA IMPORT GMBH等下游客户青睐。今年,公司在提质上档上发力,增加杏仁粉、杏仁油、杏仁罐头的产量,满足不同用户的分层需求,将辐射带动3万多农户。
错时糯玉米变成“摇钱树”
“我种了5亩糯玉米,亩纯收入在1300—1800元,加上国储林收入4000多元和政府的五保金、低保金,全家收入2万多元。”在万全城区郭磊庄镇何家屯村,刚收工回家的69岁村民刘全海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种的糯玉米变成了“摇钱树”。
郭磊庄镇昔日是晋煤外运的主通道,近年来,该镇全部取缔了煤栈,转型发展特色农业,引进了禾久集团以及旗下子公司,在全镇推广种植订单糯玉米基地1.3万亩,占到全镇种植面积的36%,占到全区糯玉米种植面积的20%。
近年来,万全区充分发挥“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的品牌效应,让鲜食玉米产业担当起精准脱贫的产业主角,其代表企业是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公司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一二三产业,让不同层次的贫困人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