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甜肖 见习记者 陈茜
四月末的崇礼,乍暖还寒。虽然已是无雪季,却丝毫不影响小城火热的冬奥激情:路上挂满与冰雪有关的标语;城中遍是雪具店;就连道路两旁照明灯柱上,也是雪花装饰。
四面环山,沟壑纵横,崇礼不大,一辆“摩的”10来分钟便可绕城一圈。满目崭新的欧式建筑,使人仿佛置身欧陆小镇。街面上每家店门口都有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店内环境照片、主营业务……
如今的崇礼,气质变了,变得“国际范儿”十足。
“现在才是一切开始的时候”
“以前有个歌谣,崇礼是‘十字路口一盏灯,十五瓦灯泡照全城’。如今,高层建筑和欧式小楼‘嗖’地一下冒出来了。”崇礼这些年的发展,让土生土长的崇礼人马博感叹,“变化太快了!”
22岁的马博一直生活在县城,小时候他经常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跑来跑去,熟悉每一个卖小吃的店铺。十年后,他说自己也有点不认识这个城了。
“崇礼一年比一年热闹,不知道怎么突然间多了那么多餐馆酒店,各种雪具店好像一下子都从地里长出来了。”马博指着新城区拓宽后的裕兴路说,申冬奥成功以后,户外用品店、旅行社和酒店已经占据了道路两边的主要位置,这条街道也成了到崇礼度假游玩的主要集中地。
这还不够,冰雪产业要对接国际标准,还得往深里变。
——“不能一听来滑雪的都是说普通话的,没有说当地方言的。”
——“外界来参观的时候,总问我们会不会滑雪,我们也觉得很尴尬。”
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让崇礼人对自身发展有了新的谋划。
4月25日,崇礼区职教中心教学楼里传来教练有节奏的哨声,一群十三四岁的学生正在器械训练区进行模拟滑雪训练。
“这群孩子是河北体育学院与我们联合开办的运动训练专业(冰雪运动方向)‘3+2’五年制大专班的学生,该专业是目前全国首个、河北省唯一的冰雪运动3+2专科专业。”崇礼区职教中心校长马伟龙介绍, 2017年7月以来,学校拓展社会实践渠道,积极与云顶、万龙、银河、长城岭等滑雪场开展校企合作,并在万龙滑雪场挂牌成立了冬季实训基地。
不仅如此,这些“说此地话”的人,也在磨炼着与世界沟通的语言。崇礼已经与北京新东方展开合作,(下转第四版)